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何卿,成都卫人。少有志操,习武事。正德中,嗣世职为指挥佥事。以能,擢筠连守备。从巡抚盛应期击斩叛贼谢文礼、文义。世宗立,论功,进署①都指挥佥事,充左参将,协守松潘。
嘉靖初,芒部土舍②陇政、土妇支禄等叛。卿讨之,斩首二百余级,降其众数百人。政奔乌撒,卿檄土官安宁擒以献。宁佯诺,而匿政不出。巡抚汤沐言状,帝夺卿冠带。川、贵兵合讨,贼始灭,还冠带如初。五年春擢卿副总兵,仍镇松潘。未几,政遗党沙保复叛。卿偕参将魏武、参议姚汝皋等并进,斩保等贼首七人,余尽殄。录功,武最,卿次之。黑虎五砦番反,乌都、鹁鸽诸番亦继叛。卿皆破平之,就进都督佥事。威茂番十余砦连兵劫军粮,且攻茂州及长宁诸堡。卿与副使朱纨以计残其众,战屡捷,遂攻深沟,焚其碉砦。诸番窘,请赎罪,歃血断指耳,誓不复叛。卿乃与刻木为约,分处其曹,画疆守,松潘路复通。进署都督同知,镇守如故。久之,以疾致仕。
二十三年,塞上多警。召卿,以疾辞。帝怒,夺其都督,命以都指挥使诣部听调。未几,寇逼畿辅,命营卢沟桥。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时兵事棘,翁万达复荐卿,还其都督佥事,都东官厅军马。已而崇礼具言爵贪污,“卿镇松潘十七年,为蜀保障,军民颂德,且贫,安所得贿?”帝意乃解。进署都督同知。先后莅镇二十四年,军民戴之若慈母。再以疾归。
三十三年,倭寇海上。诏卿与沈希仪各率家众赴苏、松军门。明年充副总兵,总理浙江及苏、松海防。卿,蜀中名将,不谙海道,年已老,兵与将不习,竟不能有所为。为巡按御史周如斗劾罢,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注】①〔署〕委任。 ②〔舍〕宋元称官僚富家子弟为舍,明人沿用。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德中,嗣世职为指挥佥事嗣:继承。 |
B.论功,进署都指挥佥事 论:评定。 |
C.宁佯诺,而匿政不出佯:假装。 |
D.久之,以疾致仕致仕:得官。 |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 |
B.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 |
C.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 |
D.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卿少有节操,凭借才能升职。他年少时就有志气和节操,喜欢习练打仗之事,跟从上级击杀叛贼,凭借才能与功劳不断升职,协助守卫松潘。 |
B.何卿平叛有功,保卫疆域安定。守卫松潘期间,他多次平定众部落的叛乱,最终使众部落俯首臣服,同时采取措施安置他们,保证松潘的稳定。 |
C.何卿忍辱复出,再得皇帝信任。嘉靖二十三年,边塞告急,何卿复出,被皇帝及同僚误解,经冉崇礼核实,才消除误解,官复原职,军民拥戴。 |
D.何卿年老御寇,无功被劾罢免。他晚年带领家属奔赴苏、松军门抵御倭寇,因不熟悉海上军务,加之年事已高,最终无所作为,被弹劾而罢免。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乃与刻木为约,分处其曹,画疆守,松潘路复通。
(2)卿镇松潘十七年,为蜀保障,军民颂德,且贫,安所得贿?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舍我其谁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①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②。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 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③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豫:快乐,愉快。②名世者:有名望而辅佐君王的人。③平治:太平。
解释:去()路()色()尤()
夫()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白圭白:“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付谓之泽③水——一降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责他“以邻国为壑”。②壑(he):本义为沟壑, 这里扩大指受水处。③洚(jiang):大水泛滥。
解释:白()愈()于()恶()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人论世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①论古之人。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
注释:①尚:同“上”。②颂:同“诵”。
解释:斯()友()以()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弈秋,①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②鸿鹄将至,思③援弓④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⑤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通国:全国。②鸿鹄,天鹅。③援,取过来。④缴(zhuó),系在箭上的生丝线。箭射出去,可以靠它收回来。⑤为,通“谓”,认为。
解释:使()诲()其()惟……为……()
弗若()然()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解释:逐()后()之()过()
贵()逮()于()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