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何卿,成都卫人。少有志操,习武事。正德中,嗣世职为指挥佥事。以能,擢筠连守备。从巡抚盛应期击斩叛贼谢文礼、文义。世宗立,论功,进署①都指挥佥事,充左参将,协守松潘。
嘉靖初,芒部土舍②陇政、土妇支禄等叛。卿讨之,斩首二百余级,降其众数百人。政奔乌撒,卿檄土官安宁擒以献。宁佯诺,而匿政不出。巡抚汤沐言状,帝夺卿冠带。川、贵兵合讨,贼始灭,还冠带如初。五年春擢卿副总兵,仍镇松潘。未几,政遗党沙保复叛。卿偕参将魏武、参议姚汝皋等并进,斩保等贼首七人,余尽殄。录功,武最,卿次之。黑虎五砦番反,乌都、鹁鸽诸番亦继叛。卿皆破平之,就进都督佥事。威茂番十余砦连兵劫军粮,且攻茂州及长宁诸堡。卿与副使朱纨以计残其众,战屡捷,遂攻深沟,焚其碉砦。诸番窘,请赎罪,歃血断指耳,誓不复叛。卿乃与刻木为约,分处其曹,画疆守,松潘路复通。进署都督同知,镇守如故。久之,以疾致仕。
二十三年,塞上多警。召卿,以疾辞。帝怒,夺其都督,命以都指挥使诣部听调。未几,寇逼畿辅,命营卢沟桥。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时兵事棘,翁万达复荐卿,还其都督佥事,都东官厅军马。已而崇礼具言爵贪污,“卿镇松潘十七年,为蜀保障,军民颂德,且贫,安所得贿?”帝意乃解。进署都督同知。先后莅镇二十四年,军民戴之若慈母。再以疾归。
三十三年,倭寇海上。诏卿与沈希仪各率家众赴苏、松军门。明年充副总兵,总理浙江及苏、松海防。卿,蜀中名将,不谙海道,年已老,兵与将不习,竟不能有所为。为巡按御史周如斗劾罢,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注】①〔署〕委任。 ②〔舍〕宋元称官僚富家子弟为舍,明人沿用。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德中,嗣世职为指挥佥事嗣:继承。 |
B.论功,进署都指挥佥事 论:评定。 |
C.宁佯诺,而匿政不出佯:假装。 |
D.久之,以疾致仕致仕:得官。 |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 |
B.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 |
C.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 |
D.松潘副总兵李爵为巡抚丘养浩劾罢/诏以卿代给事中/许天伦言卿贿养浩/劾爵/自为地/帝怒/夺卿及养浩官/令巡按冉崇礼核实/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卿少有节操,凭借才能升职。他年少时就有志气和节操,喜欢习练打仗之事,跟从上级击杀叛贼,凭借才能与功劳不断升职,协助守卫松潘。 |
B.何卿平叛有功,保卫疆域安定。守卫松潘期间,他多次平定众部落的叛乱,最终使众部落俯首臣服,同时采取措施安置他们,保证松潘的稳定。 |
C.何卿忍辱复出,再得皇帝信任。嘉靖二十三年,边塞告急,何卿复出,被皇帝及同僚误解,经冉崇礼核实,才消除误解,官复原职,军民拥戴。 |
D.何卿年老御寇,无功被劾罢免。他晚年带领家属奔赴苏、松军门抵御倭寇,因不熟悉海上军务,加之年事已高,最终无所作为,被弹劾而罢免。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乃与刻木为约,分处其曹,画疆守,松潘路复通。
(2)卿镇松潘十七年,为蜀保障,军民颂德,且贫,安所得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
狄仁杰使岐州,遇背军士卒数百人,夜纵剽掠,昼潜山谷,州县擒捕系狱者数十人。仁杰曰:“此途穷者,不辑之,当为患。”乃明榜要路,许以陈首。高宗喜曰:“仁杰识国家大体。”乃颁示天下,宥其同类。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赠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粱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之比。
(节选自《大唐新语》)
【注】①诖(guà)误:贻误,连累,牵累。②戎旃(zhān):军旗,这里指军队。③著纲:颁布法令。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矜其诖误矜:怜悯 |
B.宥其同类宥:饶恕 |
C.恐乖陛下存恤之意乖:违背 |
D.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让:谦让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反映狄仁杰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的一组是()
①颁示天下,宥其同类②时狄仁杰哀其诖误
③止司刑使,停斩决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⑤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⑥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小时候就表现不凡,出言不俗;在歧州时做事,被高宗称赞“识国家大体”。 |
B.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百姓闻讯,都抱头痛哭,伤心至极。 |
C.狄仁杰上表为越王事件中受连累的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 |
D.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狄仁杰毫不畏惧,据理抗争,斥责其纵容手下贪功滥杀。 |
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
(2)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洧南居士传
归有光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 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子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 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户部乃次居四次:次序 |
B.却礼币之赠却:拒绝 |
C.丁内艰,服阕阕:终了 |
D.收恤姻党,字孤寡字:抚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洧南居士年轻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
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
C.洧南居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都很敬重信服他,即使受责罚也很少有人怨恨。 |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兄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
请根据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议论,概括洧南居士的主要品质。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2)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
(3)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①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②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节)
注:①高牙大纛:指旗杆上装饰象牙的大将牙旗,亦代指高位者的仪仗。②桓圭衮冕: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玉制礼器。衮冕,古代帝王及诸侯大夫的礼服和礼帽。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易:轻率 |
B.世有令德,为时名卿令:美好 |
C.已擢高科、登显仕擢:选拔 |
D.勒之金石,播之声诗勒:雕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富贵而归故乡/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
B.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
C.以耀后世而垂无穷/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 |
D.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可谓社稷之臣矣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2)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3)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作者认为魏国公并非“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文中三个“□”为考查而设)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相陈珪举孝廉 举:推荐 |
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宥:宽容 |
C.太祖苦头风 苦:痛苦 |
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强:勉强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②乃多受其货□不加治 ③辞□妻病,数乞期不反
A.①其 ②于 ③之 | B.①以 ②而 ③之 |
C.①其 ②而 ③以 | D.①以 ②且 ③于 |
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
B.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
C.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
D.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服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意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2)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3)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①,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连敖:管仓库粮饷的小官。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坐当斩坐:犯罪 |
B.何来谒王谒:拜见 |
C.顾王策安所决耳顾:回头看 |
D.王素慢无礼素:向来 |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韩信“怀才不遇”的一组是()
①常从人寄食饮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③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④王素慢无礼 ⑤居麾下,无所知名。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萧何告诉汉王,假如想争夺天下,就要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汉王听从了劝告。 |
B.挨饿的韩信得到漂母的帮助,深受感动,说一定要重重地报答她,漂母很生气。 |
C.有个年轻人当众侮辱韩信,韩信忍辱负重,从他胯下爬过去,被众人嘲笑胆小。 |
D.韩信任郎中时被判斩首,行刑时遇滕公,后受赏识举荐给汉王,但仍不受重用。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