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白圭白:“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付谓之泽③水——一降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责他“以邻国为壑”。②壑(he):本义为沟壑, 这里扩大指受水处。③洚(jiang):大水泛滥。
解释:白( ) 愈( ) 于( ) 恶( )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白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选自《唐才子传》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更客任城客:客居。 |
B.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沮:沮丧,哀伤。 |
C.乘醉跨驴经县治。治:治所,县衙。 |
D.以所业投贺知章。业:作,写之意,所业即写的诗。 |
下列句子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知章)遂荐(之)于玄宗。 | B.帝每欲与(之)官。 |
C.璘败,(璘)累系浔阳狱。 | D.(李白)恳求还山,(玄宗)赐黄金,诏放归。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②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③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白居易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为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袖中藏着 |
B.箴时之病,补政之缺。针砭、规戒 |
C.往往流闻禁中皇帝居住的地方 |
D.而士君子多之。多余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赵氏求救于齐。 |
B.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皆以美于徐公 |
C.而与之宰相。何厌之有? |
D.况能文,而性浮薄。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况)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 |
B.袖文一编,投(于)著作郎吴人顾况。 |
C.(因为)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
D.由是(皇上)多见听纳。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
②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③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贾谊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封复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高兴 |
B.冯敬之属尽害之嫉妒 |
C.乃短贾生曰说坏话 |
D.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闲暇 |
下列四组句子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吾其远也 |
B.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堕马而死 |
C.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乃征为廷尉 |
D.贾生尽为之对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都能从侧面表现贾谊“才能非凡”的一项是()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召置门下,甚幸爱 ③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④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⑤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 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③⑤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
B.汉孝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他,也不采纳他的建议。 |
C.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被孝文帝召见,没有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却问他鬼神的根本是什么。 |
D.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生认为祸由此生,因为诸侯和多郡勾通,有反叛迹象,必须想办法削势尊主,文帝没听。 |
翻译下面的四个句子。
①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②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③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④至夜半,文帝前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何追韩信
及项梁渡淮,信乃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以为:认为 |
B.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亡:逃跑 |
C.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就:得到 |
D.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说:同“悦”高兴,佩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
B.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而予也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D.王许之。诸将皆喜之二虫,又何知 |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C.项伯杀人,臣活之 |
D.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又去投奔他,均没被重用。 |
B.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家族中和他同辈的十三人都挨次被杀了。 |
C.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萧何都没有追;唯独只去追韩信,是因为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
D.汉王拣了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堂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县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禽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奴仆)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后汉书•董宣传》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为司徒侯霸所辟。辟:躲开,避免。 |
B.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交通:结交,勾结 |
C.使宣叩头谢主。谢:认错、道歉。 |
D.宣悉以班诸吏。班:分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其信然也,其梦也? |
B.宣以丹前附王莽。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 |
C.大言数主之失。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
D.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一组是()
①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 ②大言数主之失 ③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⑤宣悉以班诸吏 ⑥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阳公主的奴仆白日杀人,董宣毫不留情地把他从公主身边拉下车来,当场格杀,表现了董宣公正执法、不畏权势和嫉恶如仇的高尚品质。 |
B.董宣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而不是一味诛杀,也能先礼后兵,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这说明,他也是一个善用计谋的人。 |
C.皇上本打算棰杀董宣,但由于董宣义正词严,宁死不屈,最终也不得不引咎自责,做出让步,并赐钱三十万。这表明他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天子。 |
D.文章有主有辅,有详有略,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从而使董宣的形象十分丰满动人。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2)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