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右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题。
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性别比例 | B.年龄结构 |
| C.教育程度 | D.医疗水平 |
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 A.人口迁移加剧 | B.社会负担减轻 |
| C.人口分布不均 | D.劳动力渐不足 |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示意图”,回答问题。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具有的优势区位是
| A.产业基础好,技术水平高 |
| B.能源充足,土地丰富 |
| C.国家政策优惠,经济腹地大 |
| D.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
1985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方向及其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纺织工业方向,棉花、能源供应充足 |
| B.高新技术方向,政策、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等 优势逐渐丧失,而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增强 |
| C.高新技术方向,环境越来越优美,能源供应越来越充足 |
| D.纺织工业方向,劳动力持续保持低价 |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读洞庭湖区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表,回答问题。
| 年份 |
1949 |
1954 |
1958 |
1971 |
1977 |
1984 |
1995 |
1997 |
| 湖区面积(km2) |
4350 |
3915 |
3141 |
2820 |
2740 |
2691 |
2625 |
2145 |
| 容积(亿m3) |
293 |
268 |
228 |
188 |
178 |
174 |
167 |
150 |
引起洞庭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②气候变暖③南水北调④围湖造田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可能后果是
| A.水体富营养化 | B.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少 |
| C.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 D.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 |
位于德国西北部的鲁尔区,面积4593平方千米,人口近600万,是德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有“欧洲工业心脏”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鲁尔区没有铁矿,但钢铁工业发达,其最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 B.水陆交通便利 |
| C.钢材大量出口 | D.劳动力资源丰富 |
鲁尔区对传统钢铁工业进行布局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将钢铁企业直接建到河流沿岸和港口周围,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 A.靠近钢材消费市场 | B.靠近原料产地 |
| C.靠近煤炭产地 | D.靠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
田纳西河是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最终注入密西西比河,流程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右图是该河流域某地气候图,据此回答问题。
从图中可知该流域内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是
| A.春末夏初流量大,秋季流量小 |
| B.冬末春初流量大,夏季流量小 |
| C.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 |
| D.夏季流量小,冬季流量大 |
根据气候资料判断,该地适合种植的作物是
| A.亚麻 | B.小麦 | C.水稻 | D.玉米 |
田纳西河流域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任务是
| A.开发丰富的水能资源,在干流沿线建设梯级电站 |
| B.拓宽挖深河道,发展内河航运 |
| C.加强水利建设,扩大流域农业灌溉面积 |
| D.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产值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有利于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复杂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栽培 | B.纬度低,日照强,热带作物种植多 |
| C.本土三面环海,降水多,水稻分布广 | D.中部平原广阔,利于农业机械耕作 |
美国乳畜带位于东北部和五大湖沿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
| B.该地区是美国游牧民族的主要分布区,畜牧业基础好 |
| C.该地区是美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区,消费市场广大 |
| D.该地区人口稀少,草原面积广大,只适合发展乳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