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习近平赴塔吉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该国进行国事访问。结束中亚行程后,习近平“转场”南亚,访问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三国。分析称,习近平此次“两亚行”助推中国“向西开放”。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极大地拓展中国发展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与此同时,更会促进“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强调“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充分利用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现有合作机制和平台,实现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项倡议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外交的新概念。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2)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推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理由。
(3)运用经济常识知识,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优势资源为目的,简要设计一个互利共赢的具体方案。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着利益的争论和交锋。
材料三: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
(1)结合材料一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2)请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三加以分析说明。
2009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增选1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结合材料分析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唯物论依据。
今年,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成为图书市场的畅销书。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受到热捧,票房冲破亿元大关。同名电视剧也即将开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述小说主人公先后在中、美、欧等多个不同企业文化的公司工作,中资企业重人情,西方企业重制度。日久天长,原来性格相似的朋友由于在不同企业中工作,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竟有了天壤之别。由于频繁的业务往来,中西方企业相互借签,产生了“中西合璧”新的企业文化。
材料二:《杜拉拉升职记》在谈判到工作目标设定时用了SMART原则来概括:部门的目标要和相关部门的目标相配合;在设置目标时要根据本部门的实力、工作性质设置适当的难度;量化达成目标所需的每个步骤。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材料二中的“原则”进行分析。(15分)
2011年,假设小张成为新当选的全车人大代表。阅读材料,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注:从1978年开始的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超过9%和7%。
材料二:小张在人大会议期间,从网上看到有人说:人大和政府同属国家机构,因此应和政府保持一致,对政府的提议人大代表只需举手赞同就可以了,在网上他对该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
(1)小张在准备会议提案时须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进行归纳,请你帮忙简单总结。
(2)小张在起草提案前调研时,认识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分配不公平”已成为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他决定向人大提交一份解决该社会问题的提案。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帮他在提案中列出解决分配不公平问题的一些有效措施。
(3)材料二中,你认为小张驳斥网上错误观点用到的理由是什么?
发展新光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走出金融危机的共同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同时也成就了某些大国的崛起。当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导,力求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比如,美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产业;欧盟的经济复苏计划,提出要实现实施“绿色汽车伙伴行动”“能效建筑伙伴行动”和“未来工厂伙伴行动”等。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上述经验和措施对推动我国经济振兴有何启示。
材料二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我国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制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国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合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农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在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