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
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 (2)及鲁肃过寻阳( )
(3)未尝识书具 ( ) (4)父利其然也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
不同之处:
。假如你的好朋友沉迷于网络,你打算怎样劝告他?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 |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 |
C.而不知人之乐 | D.射者中,弈者胜 |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 | B.已而夕阳/在山 |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D.庐陵/欧阳修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
阅读《口技》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II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A.不能名其一处也 | B.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义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刚马生序》)变色离席 ![]() ![]() |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D.群响毕绝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以为妙绝.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D.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
.选文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结尾交代“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用现代汉语翻泽画线句子。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百丈山记》朱熹)
【注释】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
阅读下列材料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赵普传》).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②阖户启箧取书 ( )
③卒用其人( )④他日补缀旧纸(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子。
.你知道《论语》这本著作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吗?请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
深一句。
历史人物:。《论语》名句。.【甲】文主要写了赵普哪两方面的优秀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环滁皆山也环:▲
(2)林壑尤美尤:▲
(3)山行六七里山:▲
(4)饮少辄醉辄:▲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④之日也。侂胄专僭⑤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⑥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⑦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⑧,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大臣。③掖(yè)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
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月色入户。户
⑵盖竹柏影也。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