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新常态”。
材料一:“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变化。
(1)下表列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常态”。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适应新常态。
材料二: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耒说,需要充分履行职责,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2)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如何履职,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材料三:“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3)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此,某报记者就“我心中的幸福”采访了不同人群,以下是他们的看法。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实现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材料一:2010年可能是就业形势最复杂的一年,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630万,就业率最高只能达到80%,再加上新增的劳动力和企业改制造成的失业下岗工人,就业压力巨大。就业是民生之本,下半年应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实施好岗位拓展、创业引领、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
材料二:2010年农历正月初八A企业在某大型酒店举办一年一度的新年团拜会。不仅100%的老员工按时返回,而且还迎来了一批优秀的新员工。近年来,A企业不仅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而且实行了“企业与员工同发展”制度:保证员工工资年增幅不低于企业的利润增幅;保障优秀员工一年一次带薪学习培训机会;吸收有管理才能的基层员工进入企业管理层;对有重大贡献员工给以企业股份的奖励等。企业与员工的“同发展”,赢得了员工与企业的“共患难”。在企业面临金融危机、出口严重受阻、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下,该企业员工纷纷提出降低工资、缓发工资的要求。
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要重视高校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有人根据材料二的事实,认为 “只要企业与员工‘同发展’,就能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材料一:2010年我国民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本已有所抬头,农产品市场又上演一幕幕价格飞涨现象,继大蒜价格突飞猛涨超过猪肉之后,又有生姜的价格彪升、黑豆价格离奇攀升,生姜价格升到25元1市斤,黑豆的价格也一度超过肉价。国内的网民们给难以控制的五谷杂粮价格取了一个个特殊的名字,大蒜涨价叫“蒜你狠”,生姜价格彪升叫做“姜你军”绿豆、红豆、黑豆涨价被戏称为“豆你玩”。 据调查,这次黑豆、大蒜价格猛涨不仅气候等原因导致的西南地区生产面积减少,也有媒体夸大疗效致使需求增加的原因,更主要是经营主体在流通环节囤积居奇、人为炒作和大量游资进入以谋取更大利润所致。
材料二:2005至2006年蒜季,大蒜市场比今年更加火爆,蒜价最高曾达8元/斤(即1万元/吨),全蒜季平均价格在2元/斤以上;2006至2007年蒜季,火爆的蒜市并没有熄火,新蒜一入市价格就高达2元/斤以上,但元旦过后,大蒜价格突然雪崩,到2007年5月份,新蒜上市之前价格已经降至0.7元/斤左右, 2008年蒜季更加悲惨。新蒜一上市价格就在每斤0.2元、0.3元左右,随后,至11月,蒜价再次下跌,并突破0.1元/斤的心理底线,最低甚至达到5分/斤。
(1)结合材料一,试分析产生“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现象的经济学原因。(8分 )
(2)结合两则材料,运用一般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预测大蒜价格接下来的走势,并阐明理由。
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为主题,开展了有关探究活动。
同学们了解到,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决定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在广大未成年人中长期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全国百万青少年“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于2008年5月25日启动。
你认为青年学生在道德实践过程中应如何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8分)
材料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变成促销女郎,白雪公主穿着泳衣打猎,孔乙己不偷书改偷光盘……《Q版语文》将中小学经典语文篡改成恶俗的搞笑故事。
材料二 恶搞,是近年来在社会上泛滥的一股黑流,因其低俗、下流,迎合了某些人的阴暗心理,一出笼便受到推崇和鼓噪,以至于无孔不入、无处不有。什么商业恶搞、网络恶搞、古典名著恶搞、历史事件恶搞、优秀人物恶搞,五花八门,泛滥成灾。
(1)上述两个材料说明了什么?(4分)
(2)“恶搞”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国家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态度各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