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深圳曾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享誉世界, “而立之年”的深圳有很多成熟的喜悦,也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一是经济总量达到较高平台,经济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二是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三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改革仍有待深化。
简要分析深圳“而立之年”遇到的困难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并为此提供几点合理化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创新的社会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表一:2015年1-3月份我国GDP增长核算数据


绝对额(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GDP
140667
7.0
第一产业
7770
3.2
第二产业
60292
6.4
第三产业
72605
7.9


表二:2014年一季度以来我国GDP环比和同比增长速度


GDP环比增长速度(%)
GDP同比增长速度(%)
2014年1季度
1.6
7.4
2014年2季度
2.0
7.5
2014年3季度
1.9
7.3
2014年4季度
1.5
7.3
2015年1季度
1.3
7.0

注:1.环比增长速度为经季节调整后与上一季度对比的增长速度;
2.同比增长速度为与上年同期对比的增长速度。
表三:2014年1-3以来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数据

注:2015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75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5%),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4%。
材料二:针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李克强总理指出:必须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1)概括表一和表二反映的经济问题并简要说明表三与表一、表二的关系。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出谋划策。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央党政机关和全国人大应当如何为“互联网+”行动计划创造条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7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习近平指出,35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总体是向前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1)运用“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说明中美两国在人文方面交流合作的意义。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习主席关于中美关系看法的理解。
(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就新时期中美人文交流提出总体思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亿元)及其增长速度(%)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私营企业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2011
14989
15.0
882
34.0
14038
10.6
16620
46.0
2012
14163
-5.1
819
-7.5
12688
-4.1
18172
20.0
2013
15194
6.4
825
2.1
14599
15.5
20876
14.8

注:2011年我国GDP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2012年GDP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2013年我国GDP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某地政府切实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健全创新激励机制,积极落实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1)分析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解决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地政府为什么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体制环境。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专家预测符合这一条件的家庭大致只有200万左右),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2)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提升我国人口素质提出合理的建议。
(3)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孩”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发挥财政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国际市场影响,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已出现十二连跌。与此同时,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依据国务院制定的《消费税暂行条例》,连续三次上调产品油消费税,实现了提税与降价同步。连续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对消费产生了影响,但是最终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材料二:2013年3月,32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合提交了《关于终止授权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规定或者条例的议案》。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201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在立法中明确了税收法定原则。根据税收法定原则,明确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该修正案草案将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为什么能够通过影响消费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确立税收法定原则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