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为实现2009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的经济目标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世界经济低迷背景下,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全年经济增长8.7%,被国际友人誉为“全球经济迷雾中的灯塔”。
材料一  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9243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5038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投资占44%,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16%,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3%,灾后恢复重建占14%。投资快速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的缺口,加强了薄弱环节,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表   2009年国家出台的部分结构性减税政策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联系材料一,说明财政对实现2009年经济发展目标发挥的作用。分别阐明表中四种税收政策对实现2009年经济发展目标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近两年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风暴洗礼:雪灾、地震、金融危机、暴力事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国庆六十周年庆典,并取得了2008、2009两年GDP增长率都在8%以上的成绩。一道道坎,一个个弯,都没有难道中国人民。一次次跨越,一个个成功,都彰显出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2)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我国人民战胜各种危机,共克时艰中所发挥的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全新理念。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同学们围绕“学习十八大精神,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想”这一主题开展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吧!
(一)【美丽中国·展示理论之美】

报告
摘录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老师点评
科学发展观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1)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
(二)【实现梦想·彰显行动之美】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美好的梦想是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前进的强大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才能实现“中国梦·我的梦”。
(2)根据材料从哲学上说明,为实现梦想我们应如何做到“求真务实”?
(三)【美丽中国,呼唤科技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3)请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简析上述材料。

2015年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国际合作对象在资源禀赋、产业技术和贸易结构上的特点。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发挥比较优势,找准突破口。“一带一路”总体规划很快会公布,“一带一路”建设要有国际视野和品牌意识,有“思路”才有“丝路”。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应贯彻的唯物论思想。
材料二: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要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夯实我国同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2)运用文化作用和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相关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

协商精神比金贵。通过协商,可以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历时半年,修改了四五十稿。一些研究单位、智库的专家参与了起草工作,报告亦广泛征求了社会各方面和国外专家的意见。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大会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是如何贯彻协商精神的?
材料二:民生环保首入政府工作报告主要预期目标。对此,代表委员们认为,应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间、国家间合作。要分区域、分阶段、分行业确立、实现环保目标。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环保问题任重道远,我们要有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毅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促进环保事业发展?

【原创】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8月30日表决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举债规模必须由国务院报请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这次预算法的修订除了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外,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材料二:敢不敢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拿自己开刀,是衡量真假改革者的试金石。这一次财政预算计划的制定在“向自己开刀”上作了很好的示范。从自己改起,限制自身的权力,这就是勇气。如果说以前的改革需要突破观念禁区的勇气,那么如今的改革需要的就是突破利益障碍的勇气。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最需要的就是突破既得利益的障碍:享受特权的人,有没有勇气让渡不正当利益?有着腐败机会的人,会不会将自己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监督?改革者有勇气,国家才有朝气,人民才有福气,国家需要有勇气有智慧的改革者引领前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预算法的修订如何体现了人大制度的民主集中制。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分析材料二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二,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角度,说明财政预算体系改革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意义。

材料一 2009-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

注:①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②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中国为3870美元,美国为10645美元。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在日益加快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等。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材料三:我国的传统是养儿防老、家庭养老,这个传统是老年人对亲情的渴望,对熟悉环境的眷恋,也是我国孝道文化的体现。我国政府出台的“9073”养老政策符合我国老龄化特点和老年人居住意愿,所谓“9073”,即90%的老人居家或社区养老,7%的老人接受社区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发展老龄事业、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
(3)结合材料三,分析 “9073”养老政策体现了“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哪些知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