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及部分地区GDP增速
注: 2001-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速为1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二: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材料三:雾霾的报道这两年常见新闻报端,但《穹顶之下》以其严实的结构,缜密的逻辑,扎实的数据,再运用网络技术合理穿插视频,一气呵成,感人肺腑,带给我们心灵无比震撼。面对“十面霾伏”并非没有办法,只要政府肯下决心,拿出严厉的治霾手段,一板一眼地落实到位,还是可以重现蓝天白云的,蓝天白云也可以实现新常态。
材料四: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强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必将考验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政府要主动把握积极适应“新常态”,“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的任何行为以及出台的政策规定,都必须取得法律授权,以保证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政府权力的运行还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吐槽与情绪发泄在所难免,而这正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
(1)请概括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为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提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全面地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实现蓝天白云的新常态。(12分)
(4)根据材料四,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应怎样提高决策水平。(8分)
(10分)近年来,《超级女声》《非诚勿扰》等电视娱乐节目越做越多,越多越火,丰富了荧屏,带来了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节目的文化本性。
(1)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就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现象设计几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3月20日,美国等国家绕开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
材料二:在第57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外长唐家璇发表讲话指出:各国安全利益上升,相互依存加深,安全的手段需要更新,单一的军事手段不足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安全挑战,滥用武力只会使世界更不安宁,我们提倡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反恐应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主导作用,我们主张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伊拉克应认真严格执行安理会的有关决议。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政治学的有关原理分析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点?
(3)国际社会为什么反对美国对伊动武?
某校组织了一个班的学生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社区劳动力 |
现有劳动力 |
2038人 |
2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
105人 |
|
下岗失业或曾 下岗失业405人 |
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 |
164人,约占42% |
初级技工及无技术等级的人员 |
307人,约占73% |
|
实现再就业281人 |
就业企业 |
个体和私营经济196人, 集体企业65人,其他21人 |
就业领域 |
第二产业83人,第三产业218人 |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
⑴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什么问题?
⑵ 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2009年,中央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其中超过一半投向民生领域。山东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切实把保障民生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完善政策机制,确保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群众真正得到实惠。2009年,山东省财政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超过千亿元;大规模农村住房建设取得硕果;19个县(市、区)纳入国家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39万60岁以上农村老人开始老有所养;城乡新增就业人数超过百万;切实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规范食品安全,使老百姓吃得放心;节能减排,推进城市环境质量改善。2010年,山东将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
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过程中履行了哪些政府职能?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物质与意识的道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