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地球更加美丽,却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他在太空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蓝色的星球,他说:这个星球不应该叫做地球,而应该叫做水球。
材料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下列是不同时期的能源产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恶化。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在每年的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
(1)是哪一位航海家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2分)
(2)材料二图一所示英国煤产量从1790年后逐年增长,这主要由于哪位机械师的重大改进?促使图二石油产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图一、图二所示的时期,标志着人类分别进入了什么时代。(2分)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设立“世界地球日”的原因是什么?请你为2015年的“世界地球日”设计一条宣传口号,来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书记载,某一水利工程修建后,“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郡,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闭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 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哪一水利工程? 它修建于什么时期? 是谁主持修建的?
(2) 这一水利工程使哪一平原直接受益,成为“天府之国”?
(3) 这一水利工程至今还起到哪些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某校将举办一次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设计活动主题:
(2)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
(3)举办图片展,填写图片说明
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右图的提示将下面的图示补充完整:
①②③
(2)图中的哪个字母是表示奠定三国鼎立的著名战役的发生地?
请将该字母填入横线:
(3)除了上面的几个人物,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时期的人物?请你再写出3个。(3分)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4)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魏主(孝文帝)欲变北俗,欲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举出材料一中变法的内容?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除了材料所列的措施,“魏主”其它措施有哪些?(至少回答一个)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两个事件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