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3年7月5日,国宝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将广开国宝回归之路,进一步促成国宝的回归。
材料三: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在罗马外交大会上通过。其中规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时间限制。1996年中国在签署该公约时声明,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的追索权。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对此,网民有如下评论:
A.开国际玩笑,给中国人丢脸。 |
B.就是该跟蔡铭超学习,发扬爱国精神。 |
C.本来就是借机炒作,炒的好,人才!不过也挺恶心的。 |
D.无论参不参与竞拍,都应该无条件归还中国。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4分)
(2)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在文物回归的方式上,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包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
材料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材料一中图1和图2共同反映了哪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2)此事件是我国政府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的具体体现?这一伟大构想的内涵是什么?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得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一例,1分)
(4)依据材料二回答,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5)两岸打破隔绝状态,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是哪年?
(6)分析材料三,你认为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国内外因素有哪些?
上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世界跨入了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让我们反思大战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分别写出图中A、B两国及它们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
A国名;所在军事集团名称。
B国名;所在军事集团名称。
材料二
(2)图2 反映的事件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该事件后,为保卫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阻击日军,取得____ ______战役的胜利。(2分)“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寄慰百团将士》一诗中盛赞的“此役”是指____ ______。(2分)
(4)在中国军队阻击日军的岁月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在激烈进行,___________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分)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名称 |
参战国 (个) |
卷入人口 (亿) |
参战人员 (亿) |
伤亡人员 (亿) |
直接经济损 失(亿美元)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30多 |
15 |
0.7 |
0.3 |
1805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60多 |
20 |
1.1 |
1.9 |
40000 |
(5)从材料中,我们看到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一场巨大的灾难。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2分)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法治”“改革”,中央集权制;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提出“无为而治”。
材料二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材料三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材料四辛亥革命失败了,但它孕育了一场更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到来。处在北洋军阀封建专制黑暗统治下,在民主与专制的思想交锋中,陈独秀以他早年对民主的热烈追求不能不成为新的运动的先导。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材料二描述的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2)伏尔泰是哪一场运动的代表人物?请举出两例受此运动影响的欧美革命。
(3)材料四中“更大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请写出这场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4)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由此你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民生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中压倒性的问题。中央将民生问题提升为重大政治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贞观政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孙中山《建国纲领》
(2)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
材料三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
(3)材料所述内容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罗斯福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大型纪录片《百年中国》翔实地记录了一些历史片段,反映农业生产制度的变革。
(4)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的变革,请从表中任选一次变革进行评价。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是对图1、图3信息的解读:
图1: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由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图3:1911年10月10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此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解读错误的是:
图1,改正。
图3,改正。
(2)如果把上述图片反映的四件大事列为一个学习主题,请拟出一个恰当的主题名称。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