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3年7月5日,国宝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将广开国宝回归之路,进一步促成国宝的回归。
材料三: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在罗马外交大会上通过。其中规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时间限制。1996年中国在签署该公约时声明,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的追索权。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对此,网民有如下评论:
A.开国际玩笑,给中国人丢脸。 |
B.就是该跟蔡铭超学习,发扬爱国精神。 |
C.本来就是借机炒作,炒的好,人才!不过也挺恶心的。 |
D.无论参不参与竞拍,都应该无条件归还中国。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4分)
(2)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在文物回归的方式上,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推翻了复辟王朝,确立了统治。为巩固统治,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件,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了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了力量,并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利。
材料三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工人为争取普选权掀起了宪章运动。尽管当时宪章运动没有取得成功,但后来英国资产阶级为避免社会动荡,实行了一些改良,工人获得了包括普选权在内的部分民主权利,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
(1)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指的是什么?材料二中的“产业革命”中的标志性发明是什么?它的应用使交通运输业有哪些革新?
(2)据上述材料指出英国资产阶级是通过哪些方式巩固政权的?
2014年11月11日,在燕山脚下的雁栖湖畔,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宣告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圆满结束。这次会议向世界展示了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的宏伟画卷。而就在两年前,习总书记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到20世纪20年代前开展了哪些探索?并分析这些探索的特点。
(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奋斗之梦。请问中共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5月大事记:
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
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答曰:无权释放。
8日,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
9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
10日,32名学生受审。
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
14日,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
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
20日,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
(1)该大事年表反映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并写出该事件的导火线。
(2)依据大事年表,指出当时学生斗争的两种方式。
(3)此重大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指出图片二与图片三所对应的战争的名称。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个19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说说我们可以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哪些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若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自己开展的什么运动的反思?
(2)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是哪位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他颁布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
(4)材料四,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其中的两位代表。
(5)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几次运动的总体趋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