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九年级某班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天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美国。在这一次全人类的英勇战斗中,美国在作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上,在作为第二战场的主要担负者和太平洋战争的最大担负者上,已经建立了不朽的伟绩。而在战后,为了确保世界的和平和民主化,美国显然也将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 (据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社论)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材料三:2014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经过35年发展,中美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美应该合作、能够合作的领域更加广阔。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承前启后、开创未来,把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落到实处,使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更多更好惠及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我愿同奥巴马总统一道为此作出努力。
(1)《解放日报》作为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理论刊物,为什么给予美国如此高的评价?(2分)
(2) 尼克松访华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1分)双方签署并公开发表了什么文件?(1分)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此时美国急于改变 “25年没有交往”的原因?(至少回答两点2分)
(3)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双方落实“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有利因素?(至少回答两点,2分)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孙中山
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
阅读材料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轩辕”指谁? 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二出自谁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材料三出自孔子的言论,请问他的这些言论被他的弟子收集在那部书里?
(4)作为教育家,孔子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教育主张,请说出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有人说“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教、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你觉得这段话是什么运动的主张?
(2)文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3)该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你是怎样看待该运动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材料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
(1)材料中的“变法”指哪一历史事件?写出其中任一项内容。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在秦国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2分)
(3)对该变法的评价,刘鹏和王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请问: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