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某校九年级的同学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回望历史上的“三大盛世”。
【图片看历史】甲同学展示了两组图片:
第一组
第二组
(1)请观察这两组图片说出盛世的两个共同特征。(2分)
【古人述历史】乙同学查阅史书,找到了三段材料: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史记·孝文帝本纪》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贞观政要·政体》
“为治之道,在于休养生民,而民之所以休养,在于去其累民者。使其心宽自得,以各谋其生,各安其业。”
——《清实录·乾隆实录卷十》
(2)根据材料归纳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1分)以上观点与诸子百家中的那一学派思想最为接近?(1分)
【今人评历史】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而且盛世的倾颓,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定局。丙同学从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两个观点:
绝对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掌握在汉文帝、景帝、武帝或唐太宗、武后、玄宗或清康熙、雍正、乾隆手中,因为他们优异的个人特质,可以成就盛世,但如果碰上庸碌无为的皇帝,就会连守成都做不到,至于碰上个昏庸无道的暴君,那就只会搞得天下大乱了。
——陈勤《回望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历史上的统治集团在进入盛世后,大多趋向“持盈保泰”、“护守成宪”,满足于维持现状,……乃至纵情于声色犬马,陶醉于歌舞升平,根本看不到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在这种状态下不断滋长,日积月累,变小患为大患,一朝爆发,遂致不可收拾。
——姚有志、李元鹏、钟少异《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的理性审视》
(3)以古鉴今是史学的重要功能之一。请你根据这两段材料以简练的语言为我国执政党提两点执政建议。(2分)
以下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知识的学习卡片,请你根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卡片一:
主题:列强的侵略
(1)卡片一中①、②、③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①)②③
卡片二:
(2)卡片二中图4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是。以图5杂志为主要阵地的历史事件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抖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津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亨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请回答:
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改革对这两国的共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材料二
1980年一-2005年深训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摘编自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政策"首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
(2)据材料二说明深圳经济发展的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 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戍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的演进方式是随人类文明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全球化的演进方式是暴力征服’在工业化时代,其主要工具仍然是炮舰,而炮弹则是廉价商品。
——《全球化浪潮》
材料二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
(1)材料一认为全球化的演进方式有几种?请你从世界近代史中各举一例说明.
(2)新航路开辟以来,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事例有很多,请你举出一例.
(3)思考材料二中提出的问题,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 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者桂立在《美苏关系70年》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斯大林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一个国家从资本主义的奴役中解救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建立了社会主义体系,而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永远地消灭帝国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宣布“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作出了战争并
不是不可避免的诊断。
(1)材料一中斯大林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一个国家从资本主义的奴役中解救出来”'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发生了什么事件把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中解救出来”?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试写出该政策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具体表现。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邓小平对世界局势的诊断与斯大林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