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7月4日清晨,清王朝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来京城参加由皇帝主考的殿试。上午10时试题发下,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题长大约五六百字。日暮为交卷时限。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考题节选:
第一部分:史论第5题:“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部分:考各国政治,艺学策
第1题:“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 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第3题、“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第三部分:《四书》《五经》义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1)科举考试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1分)明清以来科举考试命题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你可从试题的第几部分中看出来?(1分)
(2)在第一部分试题中提到北宋与金、南宋与元曾经结成同盟,前者是北宋为了夺回燕赵,即今天的北京地区。请问当时被哪个少数民族占领?(1分)
(3)第二部分第1题中讲:“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其中的 “陶铸国民,造就人才’’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对西方的学习已经上升到什么层面上?(1分)
(4)第二部分第3题提到了日本变法,它的正式名称是什么?(1分)同样聘用外国人,日本与埃及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1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二这场战争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列强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到1901年腐败的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又战败了,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是在哪场战争中签订的?
(2)材料一“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说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增辟通商口岸”是指那些地方?
(3)材料二所示内容反映的是哪场列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4)材料二所反映的这场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了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热潮,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以除旧布新。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重大历史运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活动,在清朝各省督抚中只有谁支持?这次历史活动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4)材料三提到的民国是在何时何地建立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读图请回答
(1)图中是何种交通工具?它的发明者是谁?此种工具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图中的国旗代表哪个国家?这说明了什么?
(3)图中的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是什么?何人对此做出了贡献?他的贡献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4)开始于18世纪()年代的工业革命是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的一次技术革命,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的,它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在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的轴线上,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高169米,其内墙镶嵌着188块由私人、团体及全球各地捐赠的纪念石,其中一块刻有中文的是清政府赠送的。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於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志。”
请回答:
(1)材料中“起事勇于胜广”,指的是华盛顿领导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说出华盛顿在这次事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材料中“而创为推举之法”具体指的是哪一文献?这一文献的颁布标志着什么?
(3)请你评价一下华盛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下午,伦敦的天气相当阴冷。白金汉宫广场上,人头攒动,人群中间是一个用黑布蒙着的断头台。”……“一名衣着华丽的犯人被带到台前,双膝跪下。”……“只听一声令下,行刑者手提刀落,顷刻间犯人身首分离。”
材料二:“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请回答:
(1)文中的“衣着华丽的犯人是谁”?在之前,是谁率领议会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
(2)材料二的文字来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这一文件是何时颁布的?
(3)制定这一文件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4)材料三引自哪一国家的什么历史文献?
(5)这一历史文献有什么进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