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使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有什么意义?
(2)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什么组织?
(3)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挥下,党中央在农村又发动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大发展。在新时代下,请你为我国的三农问题献计献策一条。
(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强的事业颇多,我先择其要者列表于下(表中自强事业的主持人:李鸿章):
时间 |
自强的事业 |
时间 |
自强的事业 |
同治四年(1864年) |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
同治九年(1869年) |
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
同治十一年(1871年) |
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
光绪元年 (1875年) |
筹办铁甲兵船 |
光绪二年(1876年) |
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学习造船和驾船。 |
光绪六年 (1880年) |
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请修铁道。 |
光绪十一年(1885年) |
设天津武备学堂。 |
光绪十四年 (1888年) |
成立北洋海军。 |
材料二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同治九年到光绪二十年)的中心人物,国防的建设全在他手里。他特别注重海军,……李鸿章办海军第一个困难是经费。经费所以困难就是因为中国当时的财政制度,如同一般的政治制度,是中古式的。……所以在甲午之战以前的七年,中国海军没有添订过一只新船。在近代政治制度之下,这种事情是不能发生的。在李鸿章所主持之机关中并没有新式的文官制度和审计制度。就是在极廉洁极严谨的领袖之下,没有良好的制度,贪污尚且无法杜绝,何况李氏本人就不廉洁呢?……外商与官吏狼狈为奸,私人发了财,国事就败坏了。总之,同治、光绪年间的自强运动所以不能救国,不是因为路线错了,是因为领袖人物还不够新。
——以上材料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自强事业的核心是什么?(2分)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一系列自强活动中设机器制造局、设武备学堂派军官出洋留学和建造船厂铁路三者之间有何联系?(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李鸿章自强活动失败的原因。(3分)
(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西周到唐代,城市建设的格局,一直是坊市隔绝的制度,即市(商业区)与坊(汉代称里,即住宅区)分设,市内不住家,坊内不设店肆。商业活动只能在市中进行,市门朝开夕闭,交易聚散有时。市的设立、废撤和迁徙,都由官府以命令行之。市内店铺按商品种类区分,排列在规定地点,称为“肆”或“次”。同时,城市实行夜禁,居民晚上不许随便外出。到了宋代则不同了,宋代城市的发展、百姓的服饰以及市民文化……
据材料,结合宋代社会历史,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材料中宋代城市的发展、百姓的服饰以及市民文化发展概况,并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理由。(9分)
(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多年以来,人类发明了火车,电子计算机、汽车、轮船、电灯、飞机等。1993年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目前,全球网上用户已达三亿多,计算机网络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
材料二:世界民用客机的“巨无霸”——空中客车A380已经开始使用。其总装线在法国,而部件生产商则分布在世界各地。为把A380大型部件,从世界各地的工厂运到法国,中国南京金陵船厂还专门为此制造了巨型滚装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按下表要求各列出一项发明成果.并谈谈你对三次工业革命的感受。(4分)
类型 |
发明成果 |
感受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
第三次工业革命 |
(2)上述材料表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中国如何应对这种趋势?(2分)
(3)这种潮流也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请举一例说明.(1分)
(5分)某校同学在进行国别史――德国近现代史复习时,绘制了以下知识结构图,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中国近代史知识判断图中②处应该填上什么史实?
(2)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工人运动送去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什么?这种思想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图中带序号的人和事件中有三项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是哪三项(只写序号)?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6分) 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出的一期“历史园地”的板报,请你帮忙来完成以下内容:
主题:①_________________ |
|
题记:人类历史也是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代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使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是世界近代从人治走向法治的标志。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②《》,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名人名言: ※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 “三民主义” ----孙中山 ※ ③“” ----陈独秀 |
历史的教训: “民主与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邓小平 “过去我们都不足”,其中最应反思的历史事件是④________________。 |
历史的转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颁布的法律有: (1)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⑤ (3) 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
(1)请你完成其中下划线部分内容(5分)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