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
读下图,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A.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
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
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
D.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
下列对一战以后形势的判断不够正确的是
A.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不可能制止侵略制止战争 |
B.美国倡议建立国联并没有加入国联,国联为英法控制 |
C.《凡尔赛和约》标志着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
D.华盛顿会议以前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和欧洲的统治秩序是稳定的 |
一位对巴黎和会作了专门研究的西方学者评论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的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还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威尔逊最终没能征服美国的原因在于:
①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
②巴黎和会上美国没能实现称霸的目标
③美国对美洲以外的事物不感兴趣
④苏俄与战败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让美国觉得不公平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 |
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达成协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想挤牛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
B.“想挤牛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 |
C.“想割牛头”的敌人指英国,一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 |
D.“想割牛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 |
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
1914年8月1 日 |
1914年9月15日 |
1917年 |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
生铁 |
22 |
22 |
16 |
25 |
50 |
15 |
钢 |
19 |
21 |
16 |
25 |
58 |
16 |
煤 |
394 |
331 |
346 |
355 |
851 |
340 |
造成上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B. 同盟国遭受到战争的重创
C.协约国实力增强
D.美国的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