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态度
(2)材料三中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据材料四,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  
(4)据材料五,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其提出该主张的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严重后果?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
材料一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及其消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
(4)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阅读材料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英国撕掉伪装面孔于1840年7月直接出兵干涉,结果穆罕默德·阿里被迫屈服……这就使得主要建立在军事供应基础之上的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埃及工业几乎全部破产……由于现代化内在条件不成熟,它根本未能触及埃及传统深厚的社会基础,使得现代化看来成为一场更为纯粹的移花接木式的西方化运动……从农村征调大量农民作工厂工人以及召集农民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服兵役……采用政府垄断专卖制度进一步损害了农民和农业的利益……工厂的那些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领薪俸的政府官吏,对于所干的工作既无知又缺乏热情。除了外国专家外,只有极少数技术人员掌握了新的机器生产和修理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进口机器是新奇而珍贵的,机器一旦损坏,就形同废铁。
——摘编自王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埃及早期现代化》
材料三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列宁全集》第二卷第105页)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什么样的改革思想?结合所学,梭伦改革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局势这样预测:“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材料二
①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三种描述哪一种描述较为客观并简述其理由。(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材料二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三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四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3) 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相同之处?(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中国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
70%
58%
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l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