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其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世卿世禄制的废除 | B.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
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 D.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 |
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
A.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
B.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
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 |
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 |
下图是 “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对其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和三公制 |
B.秦朝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行郡县制 |
C.秦朝疆域辽阔,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
中国传统文化有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选官制度是()
A.宗法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