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说:“洪秀全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功了,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蒋廷黻所要阐述的观点是( )
| A.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
| B.农民阶级承担不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
| C.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
| D.领袖的人格及其才干决定革命的成败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民为根本 | C.天下为公 | D.民贵君轻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 A.延续元朝典章 | B.继承华夏传统 |
| C.复兴汉唐制度 | D.回归周朝典制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
|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 |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
|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