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 B.“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 D.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
从政治角度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的是
A.道德准则 | B.治国理念 | C.哲学基础 | D.变革精神 |
四位学生在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季节变化,天气冷穿多一点,天气热穿少一些。”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与地位而定,有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穿得破烂也没什么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统一由上级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不就就好了吗?”这四人的想法,恰可代表儒、道、法、墨四家思想。请按照甲、乙、丙、丁排列,选出正确选项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 B.道家的思想 | C.墨家的思想 | D.法家的思想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 B.墨家的“兼爱”思想 |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