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外交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延伸出“三个世界”的理论。这能看出()
A.中国逐步放弃反对霸权主义政策 |
B.中国当时把苏联作为最大的威胁 |
C.中美建交有力推动中国外交调整 |
D.受文革影响中国外交有左的色彩 |
毛泽东在1925年12月1日写成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这说明()
A.毛泽东对于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尚未有清晰认识 |
B.毛泽东反对我党在革命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 |
C.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得到了所有革命阶级支持 |
D.毛泽东初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解释科学道:“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以下对材料中“科学”最合理的认识是()
A.科学仅指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 |
B.当时学者对科学的解释较浅显 |
C.科学是指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
D.中国开始才引入了科学的概念 |
有学者研究了北宋到清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情况,以每朝最高财政收入计算统计如下表
朝代 |
最高财政收入 |
北宋 |
100000000两白银 |
南宋 |
80000000两白银 |
明代 |
5000000两白银 |
清代 |
3000000两白银 |
对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
A.明清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B.两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到顶峰
C.明清时期强化的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采取了有别于两宋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
董仲舒说:“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由此可见()
A.董仲舒的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
B.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其“天人感应”说奠基 |
C.西汉武帝时期社会上出现道德信仰的危机 |
D.这种人性论的新思想违背了正统儒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