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集资料时找到了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
A.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 |
B.实业救国的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
C.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 |
D.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的主体经济 |
西汉察举制和秦朝郡县制的相同点是
A.都是较为完备的地方行政机构 |
B.品德优良均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 |
C.官吏的任免权都在皇帝手中 |
D.都是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为官的政制 |
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 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 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
西汉主父偃曾建议皇帝说:“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西汉主父偃提出此建议的真实动机是
A.主张推行分封制 | B.剥夺诸侯王的直属领土 |
C.分化削弱诸侯王势力 | D.施德于诸侯,收买人心 |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 B.自给自足 | C.脆弱性 | D.连续性 |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