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 A. | 兼爱尚贤 | B. | 主权在民 |
| C. | 以民为本 | D. | 道法自然 |
史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 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 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 |
| 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 |
| 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
| 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 |
以下图片是鸿胪寺,请问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鸿胪寺经常可以看到的人是
A.各国使者![]() |
B.各地学子 |
| C.宗教人士 | |
| D.少数民族首领 |
唐太宗经常开导臣下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促使唐太宗对此深刻感悟的史实是
| A.唐太宗时众多贤臣进谏 | 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 |
| C.隋朝灭亡的教训 |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
| 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
|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和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 A.属实 | B.不可能是事实 | C.不能判断 | D.有可能是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