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考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宣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中国古代出现了四次结束长期分裂割据战乱之后,实现大统一的朝代。请回答:
①这四次大统一的朝代是哪四个?它们分别结束了什么分裂局面?
②第一次实现大统一的背景有哪些?
③第三次实现大统一后,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④第四次实现大统一与前三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四次大统一时,最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迁徙 |
|||
大规模人口南迁 |
时间 |
原因 |
影响 |
第一次 |
_____; |
(1)______; (2)自然灾害; (3)______。 |
(1)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带动了政治中心的南迁。 |
第二次 |
安史之乱; |
||
第三次 |
_____。 |
||
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方向,除了由北方向南方迁徙外还有哪些迁徙方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爱恩斯坦
材料二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精英,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呢?……爱恩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材料一中“牛顿所创造的概念”、材料二中爱恩斯坦的“理论非常深奥”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952年11月8日,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提名爱恩斯坦为总统候选人。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爱恩斯坦被提名以色列总统候选人的原因。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总之,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五胡乱华以来一千多年外族统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会,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是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这一时期有哪些斗争推动了这两项事业的完成?
分析评论梁启超的上述观点。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宋的既定政策是纵容豪强地主兼并之家肆意兼并土地,而且给予免税免役的特权。而中小地主和较富裕的自耕农,为逃避繁重的税敛和差役,有人宁愿托庇于官绅和豪强之家,伪立契约,假称土地已典卖,自己沦为佃户,实则仍在原有的土地上耕种,但要把收获物的一部分交给官绅和豪强之家。
材料二:北宋初期的纳税户,除缴纳赋税之外,还要依其户等到各级政府分轻重不同的差役。因为官绅地主、富商大贾都享有免税特权,各种差役抖落到中小地主和富裕的自耕农身上。
请回答:北宋初期的土地和赋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在变法中主要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中有两项措施在宋代起到了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的作用,你认为应该是指哪两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