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反思历史,反省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具有深远意义。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摘自《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 第69届联合国大会2月26日召开全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决议,决定将于今年5月举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特别会议。决议还说,今年也是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决议呼吁所有联合国会员国通力合作,通过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共同应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威胁,竭尽全力在国际关系中避免威胁使用或使用武力,或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的任何其他方法来侵害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并按照《联合国宪章》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
材料三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
——中共“十八大”报告(节选)
材料四 安倍政权决心要以建设“强大国家”的姿态来对抗全球化和中国的大国化。安倍晋三首相如今越来越胆大妄为。他刚上台时的那种现实主义色彩已经消逝,如今开始肆无忌惮地推行起了增强军备的政策。
——日本《东京新闻》2014年1月1日社论
(1)材料一中“野蛮和残暴的力量”指的是什么?(1分)请举出其“野蛮和残暴”的重要表现一例。(2分)
(2)材料二中“今年也是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联合国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1分)这次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什么样的局面?(1分)未来世界格局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1分)这种趋势的出现对世界发展有何影响?(2分)
(4)依据材料四,从世界和平的角度,你想对安倍政府说什么?(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国经济比较表
国别 |
人均收入(卢布) |
铁产量(万吨) |
铁路长度(公里) |
制度 |
俄国 |
71 |
29(1860年) |
1600(1860年) |
封建农奴制 |
英国 |
323 |
225(1850年) |
14603 |
君主立宪制 |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必要性。为什么说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材料二中“用武力来抵抗推翻政府的武力”的暴力冲突是指什么?采取这一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两个国家的重大举措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时代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
材料二:
国别 |
国旗 |
含义 |
法国 |
![]() |
法国国旗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三色旗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
美国 |
![]() |
美国国旗是星条旗,左上角为蓝色星区,共50颗星代表50个周,星区外是13道红白相间条纹,代表最初北美13块殖民地。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忠诚和正义。 |
(l)结合所学,列出材料一所示A、B、C、D四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美国星条旗中的白色象征着自由。请列举为争取和巩固这种“自由”美国颁布的两部法律性文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1876年美国费城也举办了世博会。电话、发电机、大功率电动机等大量的美国科技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的展品有丝绸、茶叶、小脚绣花鞋等……
材料二:2002年12月3日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中国上海最终以54票对韩国34票胜出,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三: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网2013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英国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在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英国可能会展出哪些领先技术或产品?(试举两例,2分)
(2)材料一中所列举的美国展品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美两国展品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中,中国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4)材料三所展示的科技成就是人类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图二见证了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兴盛。图一中商路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的主角是谁?
(2)图三是我国古代订立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写出该条约的完整名称。
材料二自鸦片战争开始至解放战争结束,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以及国民党政府同西方列强先后订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挣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深火热之中。
(3)有一座城市,因为晚清政府的一个不平等条约而成为近代屈辱外交的起点,它是哪座城市?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政府同列强订立的一个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国际性条约是什么?
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建国初期曾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50年代中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70年代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采取更加灵活的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跨入新世纪后,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挥舞出东方巨龙的独特风采!
(4)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请列举两项70年代初期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材料四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习近平访法讲话
(5)你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大国形象?
(6)回眸从古至今的中外交往,你有何感想或启示?
阅读材料,探究科技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
材料一:公元l 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而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科技条件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德国品牌的汽车,这些都离不开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也不断增多。
(1)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化始于“地理大发现”,材料一中所说的“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指的是哪两国? (2分)
(2)材料一中“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科技条件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指的是古代中国哪一项科技发明?
(3) 依据材料一说出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
(4)材料二所述的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应如何来解决?这一解决方式在历史上有过成功的经验吗?请举一例说明。(2分)
(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科技和全球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