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探究科技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
材料一:公元l 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而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科技条件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德国品牌的汽车,这些都离不开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也不断增多。
(1)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化始于“地理大发现”,材料一中所说的“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指的是哪两国? (2分)
(2)材料一中“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科技条件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指的是古代中国哪一项科技发明?
(3) 依据材料一说出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
(4)材料二所述的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应如何来解决?这一解决方式在历史上有过成功的经验吗?请举一例说明。(2分)
(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科技和全球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1分)
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问题一:两幅图片分别是那一历史时期的形势图?两个历史时期都属于我国哪一古代王朝?
问题二:这一时期的兼并和争霸战争频繁,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谁?请你根据所学写出他能够称霸的原因?2-1-c-n-j-y
问题三:材料二中的“孝公”是指哪国的国君?卫鞅又是指谁
问题四:在卫鞅推行的变法中,如果你是一个农民,你最欢迎哪一变法内容?卫鞅的变法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问题五: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地图,写出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战争名称?(写出两个即可)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一:请分别写出出图1和图2的房屋名称。
问题二:住在图1房屋中的居民叫什么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问题三:住在图2房屋中的居民叫什么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问题四:写出图3 和图4两种工具的名称?
问题五: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同一时代的房屋结构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结合下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周王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2)西周的分封制度主要内容有哪些?
(3)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有什么义务?
(4)西周时期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手段有哪些?
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凡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材料中的卫鞅指的是谁? “孝公”指的是哪国国君?
(2)这一主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他实行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与今受其赐。”
——<<论语>>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相”桓公有什么结果?
(3)结合你所学知识,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