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学院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祭孔是民间的一种对“先贤”的尊敬和追思的纪念活动。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典礼,称为“释奠礼”。释、奠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献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
(1)文中为什么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二:汉武帝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2)汉武帝时期各地纷纷建孔庙的盛况和当时统治阶级的什么主张有关?这一措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材料三: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祀礼规格又进化为上祀、奠帛、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
(3)明清时期祭孔活动达到顶峰,这两个朝代在加强思想专制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第九届便于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2014年7月在福建厦门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在开幕会致辞中强调:要面向未来,平等合作,共同推动孔子学院事业发展。
(4)孔子学院存在和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同学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材料三五四运动期间,天津学生联合会贴出一幅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
请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材料三中的“国敌”指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4)你从材料中理解到了怎样的五四精神?
如图,欣赏下列人物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左宗棠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什么突出贡献?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近代化探索中,康有为、陈独秀各发起什么运动?
(3)上述人物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情感?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走向辉煌。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9分)
材料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
——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53--1957年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材料二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 ——《走进新时代》
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实现“当家作主站起来”与“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党的领导人分别是谁?“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中高举的“旗帜”指的是哪两大理论?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党也曾犯过严重的失误,请举一例。
活动感悟:通过本次活动,围绕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如图,2008年我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请回答:
(1)党的哪次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1分)图二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1分)
(2)除了图三中提到的“深圳特区”外,还有哪四个地区被设为经济特区?(2分)
(3)我国现在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1分)请你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小明在北京奥运会看到材料一中两幅美丽的旗帜,它们各自代表来自哪个地方的运动员?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枚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材料三: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转》。1995至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美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次。
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目前海峡两岸的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前景的认识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