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政治制度上,通过“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使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其“定型”的主要表现在
①解除相权对君权的威胁
②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监察制度
③巩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④确立摒弃法治,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 B.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
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 D.主张重罪轻罚 |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 |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
C.“君权神授”的思想 | D.中央集权的加强 |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
D.内阁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
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
“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曰‘公堂’。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这种现象说明当地
①宗法观念盛行 ②同族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
③族产是属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 ④宗族制度对稳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