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得连任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
①人民主权说 ②三权分立说 ③因信称义论 ④天赋人权观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了“唐宋变革说”,把五胡十六国至唐中叶定为中世纪,宋以后为近世纪,认为这一时期的变革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贵族政治的衰落和君主权力的确立。”下列制定变革可作为其论据的是
A.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 B.从世卿世禄制度到官吏任免制度 |
C.从宗法制到君主专制 | D.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 |
班固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汉书•食货志》)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班固反对以农为本政策 | B.班固具有农商皆本意识 |
C.政府实行工商皆本政策 |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在(中国古代的)大家庭里,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陷在一个等级森严的亲属关系之中,……这些亲属关系不仅比西方的关系名义明确,区分精细,而且还附有按其地位而定的不容争辩的权利和义务。”与此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世袭制 | D.察举制 |
21世纪的头10年,国际关系研究文献中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先有“金砖四国”(BRIC),后有“前景五国”(VISTA)、“新钻十一国”(Next-11),近来又有“灵猫六国”(CIVETS)之谓。这些形象化的词语,指代的是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上影响力日渐上升的新兴国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新兴国家开始崛起
B.新兴国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茅海建说:“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如此这般的直接结果是,历史被叙述为运动方向明确的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潮流。由此引发的直接思考是,戊戌变法若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事件,其结局似不应如此。连续13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这表明
A.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 B.宏观史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价值 |
C.研究戊戌变法需要更加重视细节 | D.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地表现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