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这表明列宁( )
| A.预见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然会产生经济政治危机 |
| B.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方法 |
| C.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所起的积极作用 |
| D.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0世纪50—60年代,广大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1957年,美国联邦法院颁布法律,要求开始废除美国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但阿肯色州小石城发生了对法律的抵抗性事件。这突出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 A.有能力保护公民的公民权 | B.废除种族隔离的进程发展缓慢 |
| C.民权运动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 D.广大黑人要求充分人权的热情高涨 |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任何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说明
| A.美国被迫放弃了自由企业制度 |
| B.美国加强了对工人运动的控制 |
| C.缓解劳资矛盾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
| D.罗斯福新政提高了美国人的政治地位 |
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秩序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是指
| A.从政治上着手,加深中央集权,提高统治效率 |
| 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 |
| 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
| 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
1935年,法国总理就意大利的扩张趋势曾说过:“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让它们在非洲的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安静下来。”他的观点表明法国
| A.推行中立政策 | B.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 |
| C.推行绥靖政策 | D.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
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推动该同盟形成的事件是
①德军突袭波兰②《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③丘吉尔·罗斯福声明援助苏联④斯大林格勒保卫的胜利
| A.②③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