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熙末年,1711年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就让丁税固定了下来。康熙蠲免钱粮(免交赋税) “有一年蠲及数省者”或“一省连蠲数年者”,甚至有全国性的蠲免。史载,1691年与1703年康熙皇帝免除天下钱粮2759万多两。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间,政府蠲免钱粮共计545次,免除天下钱粮计银1.5亿两。
——《论康熙皇帝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再加上常年西北用兵,黄河泛滥成灾,造成了整个国库亏空甚多。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同时,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雍正时,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实行“耗羡(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借口征收钱粮有损耗而额外加征)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发给官吏。
——《论雍正王朝经济改革的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康雍时期推行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二者经济改革的落脚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二者在赋税改革上有何继承性?其主要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贽对待传统思想的态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出现的经济根源。(4分)
材料二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
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
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
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 《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
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
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
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3)材料三中的"民主""科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的?(4分)
(4)古今中外对待儒家思想态度各有不同,对此,我们有何认识? (2分)

齐鲁大地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山东历史的发展,折射出历史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回答,图二与图一相比,古代对山东地区的管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
材料二明清城市分布与经济发展

(2)结合材料一、二,明清时期城市发展较秦朝城市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 20世纪初山东的工商业城市

(3)据材料二、三,指出近代山东城市与明清时期相比在分布与功能产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4)导致近代山东城市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9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
1949.10.23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
1950.1.18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
材料二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从建国初到新时期我国外交格局发生的变化。(4分)
(3)从2008年的奥运外交到2010年的世博外交,这是中国与世界全面交融互动的两次大跨越,揭开了中国外交大发展的新篇章。结合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4分)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对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看的?请列举证据证明你的观点。(本题目为开放式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提示性题目:评价“辛亥革命”的标准是什么(完成下列单项选择题)?
①评价一场革命的成败,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
A.革命的领导人问题
B.革命的政权问题
C.革命的思想问题
D.革命的阶级属性问题
②评价一个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历史事件是否
A.具有历史上的知名度
B.得到人民的拥护
C.促进历史的进步
D.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第一项,本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国会。
……第七项,凡通过众议院及参议院之法案,应于成为法律前呈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如批准该项法案,即应签署之,否则退还之。……
第二条,第一项,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任期为四年。……
第三条,第一项,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其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非玩忽职守,得终身任职。……”
——引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社会主义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两种形式:国家财产(全民财产);合作化集体农庄财产(各集体农庄财产、各合作社财产)。
──《1936年苏联宪法》
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杜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第六条,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两个文件在国家权力机构的设置上和体现的政体上有何相同点?其意义何在?
(2)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二,两个文件反映的政权性质有何不同?在维护民主权利方面哪一个文件的作用更大?说明理由。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这两个宪法的影响下,两国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共同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体制对民主法制建设有何负面影响?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