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 |
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 |
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
“封建主义现实性地适应了现存的环境:……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在中世纪早期封建主义非常流行,而在中世纪末则变得强大而统一。……封建主义有助于西欧精通军事,这最终使它有能力向世界拓展殖民地和文明。这就鼓励了政府的契约理论,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是被统治者自由协议的结果,而且它包含着这样的原则,即所有的政府都有限度。”作者意在说明()
A.专制王权有益资本主义发展 |
B.封建主义力民主思想提供来源 |
C.封建主义孕育近代西方文明 |
D.民族国家的兴起推动社会转型 |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指出:“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材料表明()
A.罗马法是盂德斯鸠分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
B.法律对权力的约束是罗马兴盛的重要原因 |
C.罗马法为近代民主政体建立提供了借鉴 |
D.民主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罗马的兴盛与发展 |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
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 |
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 |
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
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 |
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
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 |
B.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
C.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 |
D.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