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其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填标号)组合。仪器E的名称_______。搭好制取气体装置后,加药品前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实验时还需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其作用是____。现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溶液,需要30%的双氧水溶液(密度为1.1g▪mL-1)_____mL(保留的小数位数应符合量筒精确度要求),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_mL。
(3)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_____(填标号)加水至所需刻度。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4)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时,若______,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从集气瓶中移出导气管,_______,然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提升我们学科素养的良好机会,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红色。原因是,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原因是,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3)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
[假设]
小英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青的假设:气体
中除了有
外,还有.
[实验探究]
Ⅰ.小英的探究:
实验目的 |
实验步骤 |
可能的实验现象 |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
探究所用 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 质 |
①用一支试管另取少 量原澄清石灰水 ②取稀硫酸与碳酸钠 反应制取 ③ |
步骤③中现象为: |
步骤②中反应方程式为:
步骤③可能的反应方程式略 实验结论: |
Ⅱ.小青的探究
实验目的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
探究气体
中是否含有 气体 |
将气体 通入硝酸银 溶液 |
反应方程式为:实验结论:气体
中含有气体 |
[实验反思]
Ⅲ.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只用一组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请你从下图中选择一组合理的装置(填序号)。
Ⅳ.在上述合理装置的第二支试管内应放入溶液,其作用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
、
二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
;②只有;③是
、
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
在
溶液中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的观点正确(填"甲"或"乙")。
(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如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
反应后 |
|
Ⅰ 组 |
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 |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 |
Ⅱ 组 |
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 |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 |
【交流讨论】
(1)在装置
中先通
气体的作用是。
(2)应该选择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组(填序号)。
(3)写出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中观察到
装置中的现象为。
(4)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
和
的连接处?(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反思评价】丁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上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Mn02和(填化学式),Mn02固体在该反应中起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法收集氧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0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l: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0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0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2MnO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对其分解产生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
同学们用Na2CO3溶液和浓HCl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推理假设]
上述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或盐酸。
[实验探究]
(一)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1)选择试剂: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选用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物质x是酸碱指示剂中的溶液。
(2)实验验证:某同学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确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
(二)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某同学选用测出废液的pH=l0,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三)处理废液,回收利用
欲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请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 |
加入试剂 |
分离方法 |
方案评价 |
适量Ca(NO3)2溶液 |
过滤、蒸发结晶 |
不可行,理由是 |
|
过量的 |
蒸发结晶 |
可行 |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
与
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
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
或
。
【查阅资料】①
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易拉罐口打开,迅速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罐口。 |
发出"噗"的一声,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熄灭。 |
说明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A是。 |
②取少量铝片于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片刻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先加水,没有明显变化,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
说明铝是否与水直接反应(填 "是"或"否"),铝能够与 溶液反应。 |
③取少量易拉罐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产生了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说明原
气体被
溶液吸收 |
【实验结论】①铝制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
被
溶液吸收,②铝制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铝与
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
【拓展延伸】
与
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另一种书写形式类似于
的盐,请完成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当然,本实验只是初步探究,还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