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城市因非法倾倒、处理不当或置之不理而造成了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总利用量不到100万吨。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率仅为5%,而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已经高达95%。
材料二: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几点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公民应如何在治理雾霾方面有所为?
(3)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治理污染的哲学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12年,我国各级政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
材料二:2012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拒绝在大学生就业后对其进行“岗位培训”,甚至还设置障碍,拒绝聘用应届毕业生;有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期望值偏高,不愿意到艰苦岗位和基层去接受锻炼;一些农村待转移劳动力参加培训以提高素质和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只满足于低端就业。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
(2)请结合材料,就如何解决2012年我国的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景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200元到40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该工厂一直招不到工人。
情景二:“80后”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当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于是辞职回家了。
情景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小李说:“我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钱比白领多,但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是不愿意回头再去当工人的。”
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上述几家工厂招不到工人的原因。

材料一:中美两国研发经费支出的类型

注:①研究和发展(R&D)活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代表着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②过去10年,我国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3%。2009年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7%,世界领先国家一般为3%左右。
材料二:广东某公司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将其中的10%用于基础研究,其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6%;该公司在全球各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 36个培训中心,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目前该公司是世界上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入选了美国知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评选的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
(1)描述材料一蕴涵的经济信息。
(2)运用“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材料二中该公司的做法对其他公司经营和发展的启示。

H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有选择地兼并某些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目前,H企业已经在湖北、广东、贵州等地建立起控股公司,产品涉及家电、信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真正产生了“1+1>2”的效果。
根据材料,分析H企业实现“1+1>2”所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如下表。
表1 广东某地区各种所有制企业数量情况

年份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非公有
制企业
混合所有
制企业
1998年
35家
22家
18家
5家
2012年
5家
8家
42家
60家

注:表中所减少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多与非公有资本以股份制的形式组成混合所有制企业。10年来该地区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占全部产值80%以上。
表2 该地区劳动力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就业情况

年份
国有
企业
集体
企业
非公有
制企业
混合所有
制企业
失业率
1998年
23%
25%
34%
10%
8%
2012年
5%
10%
40%
44%
1%

注:10年来该地区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0万人,还有近20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另据统计,10年来该地区各种民事纠纷大大减少,刑事案件发生率降低了50%。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表1、表2(含注)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表1和表2,谈谈该地区的做法对其他地区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