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
流行语折射多元文化心态
所谓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网络的异军突起,流行语往往在一夜之间传遍社会的各个角落。流行语无一不是社会现实、社会风尚的某种折射,借助于网络等传媒,犹如插上了翅膀,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注意到,流行语的流行速度正在加快,有时甚至就在几秒钟的时间内流行开来,由于这些流行语契合了现代人的某种心理期待,产生了共鸣,成为其快速流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其实,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现在我们翻看《诗经》,依然能够品味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流行语调查和发布,日本去年的“U-can 流行语大奖”颁奖仪式上,出自宫崎县知事东国原英夫之口的“必须做点什么”及高中生高尔夫球选手石川辽的昵称“腼腆王子”获得大奖。关于获奖理由,评委会表示,东国原这句当初用在知事选举的口号“触动了日本全国男女老少的心弦”;在低调羞涩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的今天,石川选手独有的自然无造作的表情“让日本人产生怀旧之感”。
“‘流行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属于社会热点,有的属于网络语言,有的是商业化助推的结果。” 留美博士、传播效果研究学者、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周培勤说,流行语属于典型的大众文化,有鲜明的大众文化的特点,以前可能是小范围的传播,现在由于借助于现代传媒,能够很快地在社会上传播,应该说,流行语的流行,是社会文化有活力的表现。从一个社会来说,历来有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分野,流行语显然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虽然说,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经常有所排斥,但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大众文化常常扮演着主体的角色,不少流行语经过沉淀后可以进入主流,甚至进入精英文化的范畴。
流行语的盛行,也是文化多元的产物,在大众传媒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流行语的盛行,说明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越来越明显。它反映社会冷暖,反映时代节奏,尤其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心态。
当然,部分流行语也呈现出泡沫化现象,浅表化、庸俗化,因而,我们平时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些非常粗俗甚至不堪的流行语,消解着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主流价值观。
“流行语强迫症”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社会庸俗化的表征之一,比如说,每年的春晚小品,为了包装和商业化效果,而刻意制造出一定的“流行语”,但这些流行语总体价值不大,甚至成为廉价的时尚点缀品。
流行语是社会和时代的晴雨表,透过流行语,我们可以领略社会和时代某种微妙的文化心理,体味社会和时代的某种深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流行语是民间生活的润滑剂,哪儿的民间社会充满活力,哪儿的流行语就大量出现,什么时候的社会生活越宽松活跃,什么时候的流行语就越发达,流行语贴切地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节选自《新华日报》,有删改)
下列关于“流行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行语是一种以鲜活的语言形式表达特殊的内容和含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概括性词语。
B.流行语无一例外地从某些方面折射社会现实和社会风尚,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心理期待并产生共鸣。
C.流行语体现了社会文化的活力以及大众文化在现实社会中一直扮演的主体角色,与其他文化形式共存。
D.流行语是体现社会庸俗化和浅表化等泡沫化现象的晴雨表,它消解着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主流价值观。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流行语之流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以前传播范围很小,而现在可以借助先进的媒体在极短时间内广泛地传播开来。
B.流行语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它备受大众追捧是因为它能触动人们的心弦并让人产生怀旧之感。
C.对一个社会来说,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历来区分得很清楚,而现在流行语经过沉淀后就能够进入主流社会,甚至进入精英文化领域。
D.如果出于包装和商业化效果的需要而刻意制造出流行语,那么不仅总体价值不大,甚至还会沦为廉价的时尚点缀品。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流行语的成因比较复杂,社会热点、网络语言和高业化因素都会导致流行语的出现,它是文化多元的产物。
B.西方发达国家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流行语调查和发布,是因为这些流行语契合不同民族和国家人民各自的心理期待。
C.当今时代,由于以网络为标志传媒的发达,流行语广为盛行,因而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
D.社会生活的宽松活跃,社会心理的开放多样,对于体现民间社会活力和时代变迁的流行语的风行具有推动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中心证明,脐带中含有大量PCB(多氯化联苯)的婴儿在辨认面孔、集中注意力和整体智力水平上都不如正常婴儿。匹兹堡大学的赫伯特·内德勒曼对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县216名被少年法庭宣判的青少年和206名少年犯进行了检查。他在上个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违法和骨骼中铅含量过高有明显关系。
含有机磷酸脂的杀虫剂的生产是神经性毒气转为民用的一种尝试。其中最著名的两种——陶斯讼(Dursban)和大利松(Diazinon)自1965年和1956年就一直在市场上销售。在某些“雷达”牌喷雾器和“黑旗”牌杀灭蟑螂和蚂蚁的产品中能够找到陶斯松的活性成分“毒死蜱”(Chlorpyfos)。经过重新研究后,环保局于上周宣布,禁止在家庭中使用“毒死蜱”,限制在西红柿、苹果和葡萄种植过程中使用这一成分。环保局发现,陶斯松也许会对脑部造成伤害;在某些情况下,儿童对这一物质的吸入量可能会高过安全剂量的100倍。
大利松可能将是环何局加以限制的下一个产品。该机构进行的一项初步分析发现,在房屋的“边边角角”喷洒杀虫剂,会使儿童吸入高于安全剂量250倍的大利松。
人们试图对化学物质加以控制,化工企业倾向于采取自我规范的做法,但行不通。环保局曾设法让业界以这种方式对一种含有铬酸砷铜(CCA)的杀虫剂进行控制,但最终失败了。在加压处理木材时会使用CCA,所以甲板和运动场设施中通常含有一物质。环保局的研究人员在70年代后期提出,CCA会对孕妇和儿童造成特殊的威胁,因为空混合了3种毒害神经的化合物。
多年以来,对汞污染负有主要责任的火力发电厂和垃圾焚化厂一直在设法抵制对汞加以控制。环保局曾在1996年得出结论:超过160万的美国人面临汞中毒的危险;但业界游说集团说服机构推迟一年时间才公布这一报告。这份报告支持目前的汞含量并不安全这一说法。但是,主张加强控制的人并不期望政府马上采取措施。佛蒙特州民主党参议员帕特里克·莱希说:“因为,汞在华盛顿有一批支持者。”
环保局1977年禁止了PCB的生产,但这种化合物却一直阴魂不散。珍尼特·钱皮恩和其他大约5000人正地起诉设在圣路易斯的Solutia——这家公司以孟山都工厂名义一直在安尼斯顿生产PCB。原告要求该公司就生产与污染有关的材料进行赔偿。
(选自2000年7月16日《参考消息》,略改动)

下列表述中,不能作为化学物质对人类危害的证据的一项是 ( )

A.脐带中含有大量多氯化联苯的婴儿,整体智力水平有缺陷。
B.青少年违法和骨骼中铅含量过高有明显关系。
C.“毒死蜱”使用在蔬菜水果上,容易被儿童吸收。
D.甲板、运动场设施中含有CCA会对孕妇和儿童造成特殊威胁。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生产含有机磷酸脂的杀虫剂,是神经性毒气转于民用的实例。
B.陶斯松、大利松和“毒死蜱”用于“雷达”“黑旗”等杀虫剂中。
C.人们喷洒杀虫剂会使儿童吸入高于安全剂量的化学物质。
D.环保局曾做出超过160万美国人面临汞中毒危险的结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网络世界不是乌托邦
   网络在中国的普及虽然只有六七年的时 间,但它却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开来。作为一项新技术革命的成果,网络在带给人们无尽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阻挡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 但同时又是一个“消魂的磁场”,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教育专家指出,如果对网络形成过度的依赖,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网络综合症,如计算机依赖症、网络上瘾 症、网络孤独症等。不健康的网络内容不仅浪费了青少年的时间,荒废了他们的学业,危害了他们的身体,更毒害了他们的心灵。
   网络暴力游戏被人们称为“电子海洛 因”,它像心理每品一样侵蚀着青少年。电子暴力游戏往往设计得极其形象、逼真而有趣,过于沉迷于暴力游戏之中,久而久之,人的思维形式、思想性格、行为方 式会随之发生可怕的变化,甚至把现实当作游戏,把游戏当作人生,无法分辨真实与媒介之间的差异,并且错估真实社会的复杂性,在亦真亦幻中,酿成悲剧。美国 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学阶段就开始玩暴力游戏的学生比别的学生更有可能发生“对他人有攻击性的少年犯罪行为”;长期接触暴力游戏的青少年,一旦遇到合 乎暴力使用的情景时,他们就会优先选择以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屡屡发生的青少年暴力事件,不仅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给孩子的 未来和家庭酿成了悲剧。
   色情内容是网络的另一个负面产物,人们用“洪水猛兽”来形容网络色情。有关人士调查发现,网络上的非学术信息中,有47%的内容与色情有关;国外一项最新统计显示,8—16岁的青少年中,有90%浏览过黄色网站。色情网站是鼓励、暗示访问者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一种满足,而这种满足又是现实社会中无法获得的。网络色情犹如精神鸦片,人一旦沉迷其中就很难自拔。必然会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影响,轻者耽误时间影响学习,重者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他们成为网 络暴力和色情的最大受害者。他们对新鲜刺激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性以及与之有关的内容充满了神秘感,而他们的自制力差,加之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还没有 定型,可塑性强,极有可能受到暴力和色情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心里留下可怕的阴影,甚至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网络的负面影响是一个值得全社会认真思 考的问题。如何开发一些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网络游戏;如何加强对网络内容和运营方式的监管,使科技能够为青少年智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增长服务;如何加强青 少年的思想道德和心理教育,营造一个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下列对“网络”的危害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人带来了无尽的知识信息,也不可阻挡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对网络过度依赖,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网络综合症,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C.网络中暴力倾向的内容,容易影响甚至左右人们的思维形式和行为方式。
D.网络中的色情内容,容易毒害人们的精神,使人难以自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是网络最大的受害者,下列对其根本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对新鲜刺激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性以及与性有关的内容充满了神秘感。
B.青少年自制力差,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强,极容易受到影响和伤害。
C.青少年不容易分辨内容的好坏以及网络与现实的差异,往往会错估真实社会的复杂性。
D.网络中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内容,缺乏适合青少年的健康游戏和信息内容。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网络对青少年的伤害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灵上的;能荒废眼前的学业,甚至能毁坏美好的未来。
B.由网络而引起的犯罪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它不仅危害着个人和家庭,也危害着整个社会。
C.浏览过黄色网站的人如同吸了鸦片一样难以自拔,轻者危害身心,重则违法犯罪。
D.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单靠个人或家庭或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难以解决问题的。

  
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对网络的负面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尤其要加强网络的监管,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心理教育。
B.网络在中国普及的时间很短,所以沉迷于暴力游戏和色情内容之中的青少年的比例要比外国的低。
C.网络上非学术信息有近一半的内容与色情有关,加强网络内容的监管,可以从源头上切断或减少对青少年的危害。
D.网络暴力游戏最大的受害者是青少年;爱玩这类游戏的青少年,生活中遇到问题往往会优先选择以暴力手段来解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舞蹈之美
①舞之美,是人的美。它是一种艺术,当然有艺术美,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声、色、字、词,而是天生的、自然存在的人,因此它着称是一种自然的美。
②当然,舞台上的演员不同于画室里的模特儿。舞蹈除自然美外,更重艺术美,于是便要讲到衣饰。但这衣饰决不像旧戏那样给人套上死板的程式,也不像话剧那样过分地写实。它不过是为了揭示舞者美的存在,像几片白云说明天空的深蓝;它不过是为了衬托舞者美的形象,像流水绕过幽静的山风。为了表示飞动,西方艺术中有一种小天使,胖墩墩的孩子,两胁下却生出一对肉翅,显得十分生硬。这何如我们敦煌石窟里的飞天,窈窕女子,肩垂飘带,升起在天空。人着衣披带本是很自然的事,但这自然的衣着,顿使沉重的人体化为轻捷的一叶,潇洒、舒展、轻盈、自如,满台生风。人外形的美,内蕴的美,都因那轻淡饰物的勾勒与揭示而成一种美的理想、美的憧憬而挥发开来。国画界有以形写神与以神写形之争,从这个角度观之,舞者真是靠自己的外美之形来写内美之神了。
③再者,飘动的舞者,又决不是静止的雕像,所以造型美外,更讲情感。这便要借助音乐。本来,演员在那铃响幕启之前,是先在体内储满一汪情感的,上台后全待那乐声的煦风拂来,才摇曳荡漾,粼粼生辉。当我们耳闻乐声而目观舞台时,更多体味的已不是形、色、物、体,而是神,是情,是韵,是一种充蕴全场、流动飘浮、深幽朦胧的美,是一种逆接千古、延绵未来、辽阔久远的美。这时,长袖在台上飘动,音符在空中隐现,舞者所内蕴外观的美,一起随着乐声溶为一股感情的潮流,在观众的前后左右穿流激荡。对观众来说,此时已不是观看,而是在闭目听,凝神想,用心,用身,去与演员交流了。这时再看台上的演员,观众已经绕过直观而通过她心灵深处的那一泓秋水,在波光中照见了一个是她,但比她更美的形象。这便又是以神写形了。
④本来,舞蹈就是因人内心情感的摇荡而不由得手舞足蹈。明月当空,花间的李白无亲自怜,便起舞清影,举杯邀月;大江上的曹操有雄兵百万,就横槊赋诗,酹酒江心。今舞者,正是从人们平常不自觉的动作中,抽出最美的,规律性的东西,以衣具饰之,以音乐和之,酿成一股酒香,反过来摇荡人的感情。所以,老者观舞,会生出不少的乐趣;少年观舞,会陷入一片深沉;科学家在这里能为自己的规律找到美的表述方式;哲学家在这里能为自己的哲理找到美的形象。怀素和尚观公孙大娘一舞而得书法之精妙,杜甫观公孙弟子之舞而有华章传世。人们与其说是在欣赏舞蹈,不如说是在发现与升华自己潜在的美的意识,美的素养。因为,无论是演员还是观者,他们都是最有灵感的高级生命。虽说表演艺术中还有话剧,但它主要靠台词;还有戏曲,但它主要靠唱腔;还有电影,那便更要借助许多手段。只有舞蹈是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舞蹈的美是人的美,是自然的舞者借助声、色、字、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美。
B.舞者有着美的衣饰,这是舞台上的演员与画室里的模特儿的本质区别。
C.舞着靠自己的外美之形来写内美之神,从这个角度看,舞蹈和以形写神的国画是类
似的。
D.观众欣赏舞蹈,在音乐中与舞者进行感情交流,升华了自己美的素养。

E.和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美一样,舞蹈美也是纯靠人的外形与内蕴来体现。

第③段结尾说“以神写形”,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是指 ( )

A.把内在的情感表现为美的舞姿
B.通过与舞者的情感交流见到一个更美的形象。
C.在造型美外,更讲求情感
D.体内储满情感的来欣赏舞者的舞台造型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人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翻译下面几句话。
(1)以是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
译文:
(2)公琰託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译文:

小桥
(1)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2)然而,这一撇,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岁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
(3)小桥是一道凄美的风景。那瘦骨伶仃的支柱,那宽宽窄窄的桥板,临水兀立,幽独而自怜,是谁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又是谁小桥人独立,望尽天涯路?
(4)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头送别的最佳所在。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历尽人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喝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5)然而,小桥上伫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板桥,霜桥,不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而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家,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愁思?
(6)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你看那位归隐诗人,当他带月荷锄归,又在桥下清且浅的溪水里灌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出一腔旷达的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或斗酒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
(7)就这样,小桥成为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诗画。这里,除了小桥本身的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楫、渔歌号子,以及岸边的草屋农舍、牧童短笛紧紧相连,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那些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在官场失宠、情场失意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走向荒村野店。一座苍古的小桥,可以慰籍他们饱经沧桑的心灵,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还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驾一叶小船摇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在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红枫,那渔火,那江桥,正与寒山寺钟声,撞击在张继的心坎上。于是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让世世代代的游客有了一方寻梦的去处,而当代诗人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更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与桥之间乃至宇宙万物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学意蕴。
(8)世间有太多的坎坷不平,惟质朴的小桥站立在江流天堑,用宽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
1. “摩诘”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的字,苏轼称赞他的作品“□□□□□□□□”。
2. 第(1)段中“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一”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4)段中“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的原因是
A. 灞桥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
B. 诗人与友人在桥头依依惜别
C. 诗人写下的送别友人的诗篇
D. 细雨蒙蒙柳色新的渭城春景
4. 第(7)段说“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这里的“象征”在第(5)、(6)段中具体指
第(5)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没有寒山寺的钟声,张继就不可能成为诗人。
B. 文中引用卞之琳的诗深情讴歌了小桥的品格。
C. 有关渔歌号子和牧童短笛的生动描写引人入胜。
D. 本文语言流畅,视野广阔,充满了文化气息。
6.文意蕴丰富。请由“桥”展开联想,谈谈你对“桥”的感悟。(80字左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