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况,以明经为郎。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及王莽败,更始立,诸将略地者,前后多擅威权,辄改易守、令。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时弇年二十一,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弇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因说护军朱祜,求归发兵,以定邯郸。光武笑曰:“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因数召见加恩慰。
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与骠骑大将军景丹、强弩将军陈俊攻厌新贼于敖仓,皆破降之。弇从幸舂陵,因见自请北收上谷兵未发者,定彭宠于渔阳,取张丰于涿郡,东攻张步,以平齐地。帝壮其意,乃许之。因诏弇进讨张步。
时,张步都剧,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万余人守临淄,相去四十里。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名虽大而实易攻,乃敕诸校会,后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弇曰:“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临淄出不意而至,必惊扰,吾攻之一日必拔。拔临淄即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诸君之言,未见其宜。”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大惧,遂将其众亡归剧。
弇乃令军中无得妄掠剧下,须张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之。飞矢中弇股,以佩刀截之,左右无知者。弇明旦复勒兵出,复大破之,杀伤无数。十三年,增弇户邑。每有四方异议,辄召入问筹策。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卒,谥为愍侯。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况,以经为郎明:通晓。 B.建旗鼓,驰射肄:演练。
C.乃诸校会敕:命令。 D.弇乃令军中无得掠剧下妄:狂妄。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
B.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
C.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侩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
D.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弇政治上善于审时度势。父亲是王莽任命的官员,王莽失败后,为了巩固父亲的权力前去见更始帝,半道上听到光武帝的消息后就马上决定投奔光武帝。
B.耿弇作战时勇气超人。他常主动请战,先是要带兵平定邯郸,后又主动请命攻打上谷等地;战斗中被箭射中大腿,自己悄悄用刀截断箭羽,第二天仍旧率兵出战。
C.耿弇作战时善于使用计策。在带兵攻打西安和临淄时,故意放风说先攻打西安,而第五天的半夜,却令将士早吃饭,天一亮赶到临淄,出敌不意攻占了它。
D.耿弇深得光武帝的信任。见到光武帝不久,就因被认为志向远大而多次被召见和慰劳,后建立功勋后,每当各处有不同意见,皇帝就召他进朝咨询方略。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
(2)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姨妹:姨母的女儿。二子:两个女儿。中和:唐僖宗年号。缗:穿钱的绳。绐:哄骗、欺骗。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众皆泰之义伏:通“服”,佩服
B.其人他徙 俾:使
C.已别官除:任命、授职
D.解维而逝解维:想通了

下面全能说明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一项是()
①姨卒,泰娶其妹②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③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泰④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⑤泰惊悸,召诘之⑥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这使得他受到众人敬佩。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曾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但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两百贯;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
(2)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又欲其西封肆: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D.若不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 B.邻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夫晋,何厌之有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选出不属于让秦伯退兵的理由的一项()

A.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籍矣。
......
项王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又不肯学完,完毕
B.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暗地里,私下
C.梁以此籍奇怪
D.皆已籍矣畏惧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知其能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
于是项梁教籍兵法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还。
C.梁此奇籍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
D.项氏世世为楚将,封项,故姓项氏。越王勾践栖会稽之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之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普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解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活全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节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释】①宿卫臣:皇上的侍卫人员。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设欲知马贾:价钱。
B.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事情:事情的真相。
C.京兆尹赵君两卿谢:告诉。
D.长安少年数人穷里空舍谋共劫人会:适逢。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广汉“精于吏职”的一项是()
①广汉为人强力②尤善为钩钜以得事情
③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④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⑤有顷,广汉将吏到家⑥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下列对文意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赵广汉为人强力,精于吏职,善于侦破各种复杂案件;执法时以情为先,可见他崇尚人治。
B.赵广汉为官,重视调查研究,体恤民情;执法时恩威并重;既取悦于朝廷又讨好百姓,推行愚民政策。
C.赵广汉勤于政务,重调查善比较,明察暗访,执法一丝不苟又善于以情理攻心,可谓精于吏职。
D.赵广汉勤劳清廉,除刁民,惩贪官,雷厉风行;执法时晓之以理,提倡儒家仁爱之道。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译文:
(2)广汉跪谢曰:“幸活全郎,甚厚!”
译文:

课外文言文检测(共16分)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 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居丧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阯道御史改:改任
B.言之趣:通“促”,赶快
C.王指挥诣狱还比:等到
D.褒表忠节:节约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诏求直言②时勉言营建之非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