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哲学解读自然之美】
工业化、城镇化在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导致了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生态脆弱……一边是开发仍在快速推进,一边要留下更多空间,矛盾如何解决?“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
【发展推动和谐之美】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老百姓一绿色家园,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说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意义。
【行动彰显人文之美】
“美丽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美丽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3)请你为所在社区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活动,并指出其哲学理论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储备及能源消耗情况
表1我国主要资源储备情况表

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储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比
石油
天然气

耕地
8.3%
4.1%
25%
40%

注:2010年我国现有的45种主要矿产中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
表2我国能源利用情况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总消耗量的比例
石油
原煤
铁矿石
钢材
水泥
7.4%
31%
30%
27%
40%

注:我国创造的GDP仅为世界的4 % ,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 ,日本的11.5%。
材料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我国政府在明确“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目标之后,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指标。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2010年5月20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探索广东特色之路”文章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无法回避的“硬仗”。
(l)材料一的表 1 、表2 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材料二提出的目标。

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一的深圳华为集团于1988年创立。与众多高科技企业发家之后转入多元化不同,华为集团始终坚持“死死抓住核心技术”的经营理念,专注于通讯设备的生产和研究。华为拥有2.2万名雇员,其中46%属于研发部门;每年,华为至少拨出10%的销售收入投资研发。华为自己独立研发的特定用途集成电路跻身全球的前列,出品的通讯产品都基于自己研发的独立知识产权,所以它的产品思路不容易受人掣肘,能够从发端到终端,从单个芯片到通讯网络,全面考虑顾客的需求。为了保证企业在核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华为强调与全球同行在技术、制造和市场开发领域的合作,企业先后与得州仪器、IBM、摩托罗拉、朗讯、英特尔、Sun等知名公司展开合作。现在华为的业务分支包括通讯设备的研发、产品制造、市场开发各部门,产品涵盖转换器、光纤传输、智能网络、视频会议设备等,能够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纤网络、固网、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及个性化的网络通讯解决方案,客户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泰国电信、南韩电信、新加坡电信和巴西电信等。
结合材料分析华为集团成功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塞缪尔-约翰逊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材料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要落下帷幕了,这届世博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几个第一。世博会无疑是一场盛会,是中国的骄傲,但是世博会开园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不文雅现象,如少数游人插队、踩踏花草、乱扔废弃物,有位大叔在非吸烟区吞云吐雾,有人脱鞋横躺在长椅上;由于天气炎热,有人甚至将衣服扒开,拉高上衣降温或者脱下鞋子;地上多了不少烟蒂、水瓶、纸巾和香口胶;一名排队等候的游客随手就把喝完的矿泉水瓶往旁边的花坛上扔去,还有游客向花坛里面吐痰……这说明我们民族整体素质里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虽不影响世博会举办权,但我们可以此为契机,深刻认识我们民族素质中不可忽视的弱点,从基础教育入手,着力培养国民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全社会崇尚文明,鄙视陋习,重振我文明古国的雄风!
(1)材料一的名家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现象的成因。
(2)请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请你谈谈,公民怎样改善材料二中的不良现象?

图表: 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

品名
(台)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9年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彩电
89.8
16.9
16.6
48.7
134.8
84
137.5
90.3
冰箱
66.2
5.15
80.1
12.3
90.7
20.1
96.8
24.9
空调
8.1
0.18
30.8
1.32
80.67
6.4
94.8
8.5
电脑
0
0
9.7
0.47
41.52
2.1
53.2
3.14

材料一:“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一种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2009年2月全国启动家电下乡工程,对购买下乡家电产品的农民按最终销售价格的l3%给予财政补贴。
材料二:某省是家电制造大省,企业众多,产能很大。当前,由于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冲击,内需不足,家电企业遇到极大困难。家电下乡对该省家电制造业,无疑是一个巨大商机。
(1)归纳图表中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政府展开“家电下乡”活动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有哪些?
(3)有人认为,占领农村市场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评析这一观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长:2006年不到4万亿元,2010年有望达8万亿元。财政“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分配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民生方面的投入快速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63039.51亿元,同比增长22.4%,而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27.1%,医疗卫生增长29%,均高于财政收入增速,教育方面的支出也不断增长。
(1)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直接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财政收支属于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4分)
(2)结合财政在民生方面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