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三事忠告》二则  张养浩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讙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有是矣                   训:斥责
B.况民之长,百责所丛             牧:治理
C.时度力,敝者葺之               相:观察
D.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也哉   愈:更好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A.之   与   而        B.者   与   其
C.之   所   其        D.者   所   而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治官如治家,凡事当如,而官府所司范围更广,责任更重,因此治官更应尽心。 管理若对家人侵吞牟利的"侵渔"行为不加禁止,那就会处处受制,祸生儿席。 前一则谈如何做事,后一则言如何做人,彰显出张养浩勤奋而淡泊的为官态度。 两则忠告观点鲜明,论证方法则有所区别,前者正反说理,后者重在反面论证。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
译文:

(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译文:

(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共6分,每小题2分)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竞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日:“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解】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掠备至,终不引咎咎:罪过
B.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止:举止
C.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间:时机
D.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当:如果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岐见识出众的一组是()
①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②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③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④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⑥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在梁国做官,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后被授予始新县令的官职。
B.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岐却轻而易举地让案犯认罪伏法。太守对此惊叹不已,当即将傅岐审理案子的情况上报。
C.为让梁国把叛臣侯景交还魏国,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议和,傅岐却力排众议,揭穿了魏国的阴谋。
D.在叛将侯景的要挟下,梁国与侯景订立城下之盟,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岐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后来侯景果然背盟,率兵攻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2)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

文言文阅读(共8分,每小题2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①始指异之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穷山之高而止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⑥蚓无爪牙之利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居是州,恒惴栗惴栗:
②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岈然:
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然后:
④游于是乎始于是: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译:

.请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一句,在文中有哪两层意思?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⑵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⑶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⑷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下面3节文字均选自荀子《劝学》,读后完成文后各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
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
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释: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做礼物。兰槐:一种香料。滫(xiǔ):污水。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形乎动静形:⑵其渐之滫渐
⑶游必就士就:⑷长而异俗长:
⑴乙文中“所渐者然也”的“然”指代的是(2分)
⑵丙文中“教使之然也”的“然”指代的是(2分)
根据文章“劝学”这一目的,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6分)
⑴甲文:
⑵乙文:
⑶丙文:
甲文的论证方法是论证,乙文的论证方法是论证,丙文则采用
论证方法。
读了课文中的《劝学》节选以及以上文字,你有哪些启发呢?请分条概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力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顿首光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刺客列传》)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进专诸于公子光进:推荐
B.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客:好客
C.公子光详为足疾详:“佯”,假装
D.既至王前,专诸擘鱼擘: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内空无骨鲠之臣
B.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D.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良乃入,具告沛公

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B.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C.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D.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2)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3)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