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
城郭为虚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
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
1. |
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
2. |
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答: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洞霄宫①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
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诗的尾联提到了“芭蕉雨”、“枕上闻”,这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尹潜①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舔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周尹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尝为岳州决曹掾。苦思为诗。本诗约作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当时北宋已亡,高宗即位临安(今杭州),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又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到处兵荒马乱。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③行朝,迁流不定的朝廷。
⑴有人说,本诗题目就表明了作者漂泊无归之感,请问哪个词语体现了这层意思?试结合诗歌内容略加分析。
⑵从全诗看,作者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曹组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1)请从动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写景特色。
(2)简析诗人为什么“不胜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仲殊,宋代僧人。
(1)“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词中“花”的含义是什么?结合全词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