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侍郎。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选自《明史.李骥传》) 
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事免坐:因犯……罪
B.骥受贵等贿故独祥罪:问罪
C.大其门曰盗贼之家署:题写
D.骥奏,帝怒,贻书让王闻:听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明旦,狼死于其,而母立于兹
B.军高祥盗仓粟,骥执鞫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振木铎徇之焉用亡郑陪邻
D.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理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骥关心百姓疾苦。像对狼咬死孩子的事件他曾向城隍神祷告,并深深自责。
B.李骥关心国家的发展。如被提拔为刑部郎中时曾上书陈述了十多件事,多被采纳,推荐为御史时,曾陈述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采纳。
C.李骥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定李骥死罪时,李骥上奏为自己辩护,最后证明果然是冤枉的;对无故被伊王府拘禁一事,李骥上书,皇上发怒,写信让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理。
D.李骥行为端正,平日闲居在家,即使是矮桌子和席子也一定摆正了。做河阳知府六年后去世,以政绩卓著闻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 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2)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李贺小传
[唐]李商隐
长吉(李贺)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歘②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㶿㶿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③,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规矩法则。②欻:突然。③奉礼太常:唐代官职,从九品上。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
(1)恒小奚奴(2)如此(3)之,长吉气绝(4)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1)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2)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写诗善于捕捉灵感,随时记录所见所得,不拘泥规矩约束。
B.太夫人赞同李贺的创作态度,认为唯有呕心沥血才能写出佳作。
C.关于李贺临终前的故事虽然荒诞离奇,但作者却以为真实可信。
D.李贺英年早逝,怀才不遇,本文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文章最后一段感情深挚浓烈,请对其写作特点作简要赏析。

文言文阅读
宇文士及,雍州长安人也。隋右卫大将军述之子。化及弟也。开皇末,以父勋封新城县公。隋文帝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令尚炀帝女南阳公主。大业中,以父尤去职,寻起为鸿胪少卿。
化及之潜谋逆乱也,以其主婿,深忌之而不告,既弑炀帝,署为内史令。初,高祖为殿内少监,时士及为奉御,深自结托。及随化及至黎阳,高祖手诏之。士及亦潜遣家僮间道诣长安申赤心,又因使密贡金环。高祖大悦。谓侍臣曰: “我与士及素经共事,今贡金环,是其来意也。”
化及为窦建德所擒,济北豪右劝士及发青、齐之众北击建德,收河北之地,以观形势,士及不纳,遂来降。高祖数之曰: “汝兄弟率思归之卒,为入关之计,当此之时,若得我父子, 岂肯相存,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之诚不容诛,但臣早奉龙颜,久存心腹,住在涿郡,尝夜中密论时事,后在汾阳宫,复尽丹赤。自陛下龙飞九五,臣实倾心西归,所以密申贡献,冀此赎罪耳。”时士及妹为昭仪有宠,由是渐见亲待。后以功复封新城县公,又迁中书侍郎,再转太子詹事。
太宗即位,为中书令,寻以本官校检凉州都督。时突厥屡为边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边服。每出入陈兵,盛为容卫,又折节礼士,凉土服其威惠。贞观十六年卒,陪葬昭陵。
士及抚幼弟及孤兄子,以友爱见称,亲戚故人贫乏者,辄遗之。然厚自封植,衣食服玩必极奢侈。谥曰“恭”,黄门侍郎刘洎驳之曰:“士及居家侈纵,不宜为恭。”竟谥曰纵。史臣曰:“士及变通谨密,皆一时之称也。”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三》
下列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令炀帝女南阳公主尚:娶
B.以父去职尤:指责、责怪
C.士及曰谢:谢罪
D.高祖之曰数:列举罪状责备

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宇文士及善于“变通”的一组是3分()
①士及亦潜遣家僮间道诣长安申赤心②时士及为奉御,深自结托
③士及不纳,遂来降④时士及妹为昭仪有宠
⑤寻以本官校检凉州都督⑥密申贡献,冀此赎罪耳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宇文士及因为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隋文帝曾经带他到卧室内和他交谈,发现他是个奇才,后因替父守孝离开官职,不久后又担任鸿胪少卿。
B.宇文士及担任皇帝的侍卫,两人关系密切,被高祖李渊所擒获以后, 济北的富豪贵族都劝宇文士及发动青州、齐州的军队向北面攻打他。
C.宇文士及的妹妹是皇帝的妃子,得到皇帝的宠爱。由此慢慢地被皇帝所亲近。以后因为有功劳又被封为新城县公,升迁为中书侍郎,再升为太子詹事。
D.唐太宗继承皇位之后,宇文士及担任中书令。不久又凭借此官到凉州担任都督。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士及想树立威望来镇守边关,使突厥臣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及亦潜遣家僮间道诣长安申赤心,又因使密贡金环。
(2)每出入陈兵,盛为容卫,又折节礼士,凉土服其威惠

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日:“彼以骑蹴我,走将安焦!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先归,留聚之俟:等待
B.以聚耿炳文为元帅副:辅佐
C.归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次:处所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考核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B.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C.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他在行 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步卒惧,欲走。太祖日:“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
(2)帝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置第二。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若水与相应和。寻丁母忧,庐墓三年。筑西樵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
嘉靖初,入朝,上经筵讲学疏,谓圣学以求仁为要。已,复上疏言:“陛下初政,渐不克终。左右近侍争以声色异教蛊惑上心。大臣林俊、孙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亟请亲贤远奸,穷理讲学,以隆太平之业。”又疏言日讲不宜停止,报闻。明年进侍读,复疏言:“一二年间,天变地震,山崩川涌,人饥相食,殆无虚月,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教士。拜礼部侍郎。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朝,历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年九十五卒。
若水生平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献章。年九十,犹为南京之游。过江西,安福邹守益,守仁弟子也,戒其同志曰:“甘泉先生来,吾辈当宪老而不乞言,慎毋轻有所论辩。”若水初与守仁同讲学,后各立宗旨。守仁以致良知为宗,若水以随处体验天理为宗。守仁言若水之学为求之于外,若水亦谓守仁格物之说不可信者四。又曰:“阳明与吾言心不同。阳明所谓心,指方寸而言。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一时学者遂分王、湛之学。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三年庐:建造房屋 B.以太平之业隆:使兴盛
C.明年侍读进:进献 D.无虚月殆:几乎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
②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教士
③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朝

A.则以于 B.之以于 C.则而且 D.之而且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B.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C.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D.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湛若水跟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追求功名,后来依从母亲的命令出仕做官,就到了南京国子监学习。
B.嘉靖初年,湛若水进入朝中做官,第一次上书就告诫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致力于太平大业。
C.湛若水一生担任过很多官职,历任当时南京的国子监祭酒,吏部、礼部、兵部尚书等。
D.在湛若水经过当时的江西的时候,安福人邹守益告诫同仁不要轻易和湛若水进行辩论。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大臣林俊、孙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
②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
(2)湛若水如何评价王守仁的学说?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题。
崔昂,字怀远,博陵安平人也,年七岁而孤,性端直少华,沉深有志略,坚实难倾动。
世宗入辅朝政,召为开府长史。时勋将亲族宾客在都下,放纵多行不轨,孙腾、司马子如之门尤剧。昂受世宗密旨,以法绳之,未几之间,内外齐肃。迁尚书左丞,其年,又兼度支尚书。左丞之兼尚书,近代未有,唯昂独为冠首,朝野荣之。
武定六年,甘露降于宫阙,文武官僚同贺显阳殿。魏帝问仆射崔暹、尚书杨愔等曰:“自古甘露之瑞,汉、魏多少,可各言往代所降之处,德化感致所由。”次问昂,昂曰:“案《符瑞图》,王者德致于天,则甘露降。吉凶两门,不由符瑞,故桑雉为戒,实启中兴,小鸟孕大,未闻福感。所愿陛下虽休勿休。”帝□敛容曰:“朕既无德,何以当此。”
后迁散骑常侍,兼太府卿、大司农卿。二寺所掌,世号繁剧,昂校理有术,下无奸伪,经手历目,知无不为,朝廷叹其至公,又奏上横市妄费事三百一十四条。其年,诏删定律令,损益礼乐。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转廷尉卿。昂本性清严,凡见黩货辈,疾之若仇。
一日,帝召昂于御坐前,谓曰:“旧人多出为州,我欲□台阁中相付,当用卿为令仆。”后,九卿以上陪集东宫,帝指昂及尉瑾、司马子瑞谓太子曰:“此是国家柱石,汝宜记之。”未几,复侍宴金凤台,帝历数诸人,咸有罪负,至昂曰:“崔昂直臣,魏收才士,妇兄妹夫,俱省罪过。”天保十年,帝特召昂至御所,曰:“历思群臣可纲纪省闼者,唯冀卿一人。”即日除为兼右仆射。数日后,昂□入奏事,帝谓尚书令杨愔曰:“昨不与崔昂正者,言其太速,欲明年真之。终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仆射。”明日,即拜为真。后坐事除名,卒祠部尚书。(选自《北齐书·崔昂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瑞图》案:查,考查
B.昂理有术校:审查
C.俱罪过省:减少,减免
D.祠部尚书卒:最终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帝□敛容曰:“朕既无德,何以当此。”
②旧人多出为州,我欲□台阁中相付
③数日后,昂□入奏事

A.①则②于③因 B.①为②以③乃
C.①则②于③乃 D.①为②以③因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B.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C.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D.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昂接受世宗密旨,整顿当时功臣亲族中放纵之为,使内外肃整敬慎。
B.甘露降在宫阙,魏帝认为是君王德达于天,才降甘露,与文武官员共同庆贺,崔昂也对魏帝表示祝贺。
C.崔昂兼任太府卿、大司农卿时,治理有方,大有作为,消除奸伪之事,揭发霸市浪费之事。
D.崔昂深得皇帝赏识,在金凤台宴饮上,帝历数众人都有罪名,但却赞誉崔昂为直臣,可减去罪过。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左丞之兼尚书,近代未有,唯昂独为冠首,朝野荣之。
②昂本性清严,凡见黩货辈,疾之若仇。
(2)文中说崔昂“本性清严”,请找出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