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 |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
B. | 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
C. | 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
D. | 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它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①客观上具有进步性②同时是侵略性战争③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④有利于意大利统一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④ |
1797年法国称共和国,1804年法国称帝国,在这一变化中,没有改变的是
A.阶级基础 | B.国家政体 | C.政府内外政策 | D.和人民的关系 |
恩格斯曾说:“克伦威尔兼罗伯斯庇尔与拿破仑于一身”。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克伦威尔身兼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独裁者的双重角色 |
B.克伦威尔在反封建制度,推动革命高潮到来方面的作用与拿破仑类似 |
C.克伦威尔巩固统治方面的作用又与罗伯斯庇尔类似 |
D.克伦威尔既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是封建君主 |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掌权时期,都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内外统治,相同的有①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②进行财政改革③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④发动对外战争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④ |
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所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其之所以“不会被人忘却”的原因包括:
①它排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②它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转化为法律③它被带到所征服的国家里,对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影响④它甚至远越重洋影响了美国宪法的制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