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 年代 |
口火柴(万罗) |
新厂数 |
厂均资本额(万元) |
| 1914 |
2383.58 |
10 |
4.92 |
| 1915 |
2097.34 |
9 |
3.30 |
| 1916 |
2062.07 |
4 |
1.42 |
| 1917 |
1559.43 |
8 |
5.47 |
| 1918 |
1334.08 |
3 |
0.66 |
| 1920 |
848.43 |
23 |
9.67 |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合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千里跃进大别山》)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
| A.国民革命时期 | B.长征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一历史时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票证最集中的时期是20世纪的( )
| A.40—50年代 | B.50一80年代 |
| C.80—90年代 | D.90年代以后 |
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但深重的民族危机最终促使他毅然放弃传统的仕宦之途,他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口号,并于1895年开始,冲破阻力在家乡大搞教育与实业。张謇这些个人活动的社会大背景是 ( )
| A.鸦片战争 | B.中法战争 |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的是 ( )
| A.《尼布楚条约》 | B.《瑷珲条约》 |
| C.《北京条约》 |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明清以来,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 A.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 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束缚 |
| C.传统手工业的技术滞后 | D.盲目自大心态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