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问,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小明旅游的省是()
| A. | 云南省 | B. | 海南省 |
| C. | 贵州省 | D. | 广东省 |
2.某天的下午l点20分,太阳直射小明头顶。此时他可能位于()
| A. | 23°N, lOO°E | B. | 23°N, 120°E |
| C. | 24°N, lOO°E | D. | 24°N, 120°E |
3.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 A. | 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 B. | 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
| C. | 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 D. | 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 |
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2题。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
|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
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A.①一甲 | B.①一丙 | C.②一乙 | D.②一丁 |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 B.氮、磷营养物 |
| C.固体废弃物 | D.泄漏的石油 |
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
|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 | B.大洋中部 |
| C.中、低纬近海 | D.高纬近海 |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1—2题。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
|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 D.位于半干旱地区 |
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 A.几乎没有降水 | B.植被截留降水 |
| C.降水大量下渗 | D.人工拦截径流 |
图1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
|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
下图是某日极地附近风向示意图,据此回答1-2。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附近是冷锋且正好经历阴雨天气的是( )
| A.甲 | B.乙 |
| C.丙 | D.丁 |
沿纬线方向,从甲到乙的天气变化是( )
| A.气温:高—低—高 |
| B.风向:南风—西南风—东南风 |
| C.气压:高—低—高 |
| D.降水:晴—雨—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