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运强磁场区域和,中的磁感应强度是中的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与中运动的电子相比,中的电子()
A. | 运动轨迹的半径是 中的 倍 |
B. | 加速度的大小是 中的 倍 |
C. |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 中的 倍 |
D. |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 中的 倍 |
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
B. |
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
C. |
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
D. |
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
、 为相距遥远的两颗行星,距各自表面相同高度处各有一颗卫星 、 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纵坐标表示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物体到行星中心的距离 的平方,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 周围的 与 ()
A. | 的平均密度比 的大 |
B. | 的第一宇宙速度比 的小 |
C. | 的向心加速度比 的大 |
D. | 的公转周期比 的大 |
如图所示,氕核、氘核、氚核三种粒子从同一位置无初速度地飘入电场线水平向右的加速电场 ,之后进入电场线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 发生偏转,最后打在屏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不计粒子重力及其相互作用,那么()
A. | 偏转电场 对三种粒子做功一样多 |
B. | 三种粒子打到屏上时速度一样大 |
C. | 三种粒子运动到屏上所用时间相同 |
D. | 三种粒子一定打到屏上的同一位置, |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一只理想交流电流表,副线圈匝数可以通过滑动触头 来调节,在副线圈两端连接了定值电阻 和滑动变阻器 , 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原线圈上加一电压为 的正弦交流电,则()
A. | 保持
的位置不动,将
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 |
B. | 保持 的位置不动,将 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 |
C. | 保持 的位置不动,将 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 |
D. | 保持 的位置不动,将 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 |
如图所示, 处有一电子源,可向纸面内任意方向发射电子,平板 垂直于纸面,在纸面内的长度 =9.1 ,中点 与 间的距离 =4.55 , 与 直线的夹角为 ,板所在平面有电子源的一侧区域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电子质量 ,电荷量 ,不计电子重力。电子源发射速度 =1.6×106 的一个电子,该电子打在板上可能位置的区域的长度为 ,则()
A. | =90°时, =9.1 | B. | =60°时, =9.1 |
C. | =45°时, =4.55 | D. | =30°时, =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