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细胞分裂的问题。
在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两条染色单体,随后一种叫动粒的蛋白质结构在着丝粒处以背对背的方式装配形成,并各自与细胞相应一极发出的纺锤丝结合。
(1)在以下细胞结构中准确挑选出相关结构并用单向箭头"→"写出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翻译及运输路径:。
细胞膜 核膜/核孔 染色体 内质网 核仁 线粒体 核糖体 溶酶体
(2)动粒与纺锤丝的结合,最可能发生在。
A. | 分裂期前期 |
B. | 分裂期中期 |
C. | 分裂期后期 |
D. | 分裂期末期 |
如左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中动粒指向细胞的哪一极,染色体就被这一极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拉向这一极。
(3)根据左图所示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的定向模式,推测分裂得到右图所示细胞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动粒定向模式是下列的。
科学家发现,动粒的一种蛋白因子、
在小鼠卵母细胞内的缺失会导致不能形成可育配子。图3和图4表示
缺失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影响。
(4)就正常小鼠(2
=40)而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卵母细胞内的
分子数为个,含有中心体个。
(5)结合图3和图4,运用已有知识分析
缺失小鼠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多选)。
A. |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部分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
B. |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部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
C. |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部分染色体远离赤道面 |
D. |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向细胞两极 |
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均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兔子;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毛兔子。请回答:
(1)判断黑毛和褐毛的显隐性: ______毛为显性。
(2)写出甲、乙、丁三只兔子的基因型。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3)如何鉴别丙兔是纯种还是杂种?
让丙与乙交配,若后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丙是_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若后代中有隐性个体褐毛兔子出现,则丙是_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
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
(2)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个营养级。
(3)该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和。
(4)在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 这条食物链中,若鹰要增重lkg,(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 则需消耗绿色植物kg,
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
组合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圆 粒 |
皱 粒 |
||
一 |
圆粒×圆粒 |
18l |
60 |
二 |
圆粒×皱粒 |
192 |
l90 |
三 |
皱粒×皱粒 |
0 |
185 |
(1)从表中第_________个组合的试验可以推知,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
(2)第二个组合的两个亲本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3)第一个组合后代中,同时出现了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
(4)第________个组合为测交试验。
下图是进行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的示意图。
将种植在同一条件下,同一时期的燕麦幼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处于自然条件下;B切去胚芽鞘尖端;C在胚芽稍尖端上罩上黑纸罩;D在胚芽稍尖端以下套上黑纸筒。然后从暗处取出一起放在窗台,使光线从单侧照射,试分析:
(1)四种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A.__________ | B.___________ | C.___________ | D.___________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