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 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⑴用音序查字法查"漫",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漫”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五条:
| A.水过满,向外流; | B.到处都是; | C.莫,不要; | D.不受约束,随便;E.广阔,长; |
①“漫天风沙”的“漫”应选第( )条解释。
②“长夜漫漫”的“漫”应选第( )条解释。
③“漫无目的”的“漫”应选第( )条解释。
⑵选出“( )”括号里合适的词。
⑶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⑷人们把吐鲁番称作 、 。
⑸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 ,理由有两点:① ;②
⑹吐鲁番人用 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阴路在中钻天的白杨,可以 ,栽种桃树梨树,可以 。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 。
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 花生、花生和花生的事,其中主要写的是。
◆父亲说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它给“我”的启示是
精彩赏析阁。
后来,我计划举办一次大型时装展,但在离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时候,缝纫姑娘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看来,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时装展如期开幕。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会——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是一片布样。虽然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颜色和式样。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1)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词语意思。
挑拨:
推迟:
络绎不绝:
(2)“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说明了作者是的人,表现出的奋斗精神。
(3)画线句子说出了作者的思路,这就告诉我们。
(4)说说2个破折号的意思:
①
②
(5)在学习中你遇到困难,也会和作者一样,想办法解决吗?说一个你的故事,说说你的解决办法?
读课文,回答问题。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父亲的话让作者一生受用不尽。课文写了作者经历的哪几件事来说明父亲的话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填一填。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题中“广场”一词正确的解释是________。(①指面积广阔的场地 ②泛指目的地)
(2)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战胜命运的孩子
方崇智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失聪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失明了。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向前去,先对耳朵失聪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睛失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听了老人的话,孩子们心里一亮,擦干眼泪,开始了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朵听不见反而更好,因为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他的精神高度集中。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朵失聪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艺术超凡;眼睛失明的孩子终于成了音乐家,誉满天下,技艺卓绝。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十分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另一条路!”
◆按文章内容填空。
失聪的孩子学绘画可以
失明的孩子学弹琴可以
◆你觉得文中哪句话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意思十分相似?摘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