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
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线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各司一时( ) (2)欲购无资( )
(3)请已之( )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下列句中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夫不 喜 之人未 必 本 恶习以 性 成梁上 君子 是 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 B.俄闻自投地(不久) |
C.乃遗布二端(赠送) | D.后更无盗(强盗) |
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节选自《曹刿论战》)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2)小惠未徧 ______________
(3)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 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 | B.辍耕之 垄上 | C.故时有物外之趣 | D.何陋之有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③荆部商山:地名。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⑥馔:念zhuàn,食物。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⑴十八九,絪为御史,⑵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A.俊辩 | B.气义 | C.知人 | D.幼敏 |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布衣之怒⑵以头抢地耳⑶长跪而谢之曰⑷寡人谕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未尝闻也尝趋百里外 | B.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 |
C.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 | D.先生坐满坐寂然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赒zhōu:救济,接济;粜:tiào卖出粮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必以处士为法(榜样) | 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 |
C.以牛自归(返回) | D.厚遗以遣之(送走)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以一布衣终于家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B.而能使人如此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D.当为连公行丧 为人谋而不忠乎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