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公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全国耕地按照l—4等、5—8等、9—12等、l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粤、湘、鄂三省占优等地总面积的90.6%;粤、湘、桂、川、鄂、赣、浙、苏、皖、冀、豫、鲁等省区,占高等地总面积的89.4%;黑、吉、辽、冀、鲁、皖、云、贵、川、新等省区,占中等地总面积的73.9%;内蒙古、甘、陕、晋、冀、黑、贵等省区,占低等地总面积的89.3%。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参考因素有
①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     ②农业机械化水平    ③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    ④农业土地利用水平     ⑤劳动力素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关于我国耕地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级较高 B.各省均有不同等级的耕地
C.低等地的形成原因基本相同 D.高等地分布区气象灾害少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我国1953年和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题。
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 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b 图所示人自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a 图表示1953年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
D.b图表示2010年的人口结构,0~14岁男性多于女性

1953~2010 年,我国

A.人口增长模式不变 B.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劳动力日益短缺

读“2001~2007 年江苏省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题。

2001~2007 年江苏人口

A.迁入增多
B.出生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死亡率下降

导致图中江苏人口增长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

A.历史、文化差异 B.自然环境差异
C.经济发展差异 D.人口政策差异

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A.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B.只出现在发达国家
C.牧牛业占有重要地位 D.属于粗放的商品农业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菜篮子工程”和“乳畜带”,影响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好 B.政策措施 C.市场需要 D.土壤肥力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