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可怕者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这封家书的内容反映了梁启超( )
A.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 |
B.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肯定 |
C.对国民大革命的疑惧 |
D.对农村工农政权建立的期冀 |
从生产力发展的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
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 |
D.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
以下是1872~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该资料不能说明的是( )
商办 |
官办或官商合办 |
外商企业 |
||||
年代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1872—1894年 |
53 |
4697 |
19 |
16196 |
103 |
28000 |
1895—1913年 |
463 |
90801 |
86 |
28469 |
136 |
103153 |
A.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近代企业 | B.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时资金少、规模小 |
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 D.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 |
广东地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始发地之一,以下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汉阳铁厂 | B.发昌机器厂 |
C.继昌隆缫丝厂 | D.贻来牟机器磨坊 |
恩格斯说: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对恩格斯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恩格斯预见了中国将会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恩格斯是说中国将会进行工业革命 |
C.是指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D.中国将会被日本打败 |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