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
|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
|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
|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 B.开创皇帝制度 |
|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在于( )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
|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
|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
|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 A.焚书坑儒 | B.推行郡县制 |
| C.攻打匈奴 | D.修筑长城 |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
| A.丞相 | B.御史大夫 |
| C.太尉 | D.郡守 |
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